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23)
报纸(999)
图书(105)
学位论文(93)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83)
地方文献 (307)
才乡教育 (251)
文化溯源 (108)
红色文化 (63)
地方风物 (27)
宗教集要 (13)
非遗保护 (11)
按年份分组
2012(314)
2011(243)
2010(316)
2009(287)
2004(107)
2003(108)
2002(88)
2001(77)
1986(71)
1985(4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1)
中国戏剧(46)
闽江学院学报(20)
文化交流(13)
福州师专学报(6)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3)
文化艺术研究(3)
池州师专学报(2)
学术问题研究(2)
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爱情观之比较:解读莎士比亚喜剧和汤显祖戏曲
作者:安鲜红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爱情观  爱情观  异同  异同 
描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方剧坛的两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们虽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对爱情的看法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各自的特性。本文试将莎氏喜剧和汤氏戏曲拿来做比较研究,从中探讨
《玉茗堂四》主题论
作者:姚旭峰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茗堂四  汤显祖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知识分子  杜丽娘  诗文集  “情” 
描述:鲜明的理念一俟形成便构成冲突。首先发端的是明初作家
晚明文学的先驱--李
作者:陈建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文学  诗必盛唐  真诗  袁宏道  明代文学  汤显祖  思想基础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描述:已提出不同看法,高度评价了李阳的文学成就。国内有章培恒先生《李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一文(1985年在日本发表),亦力纠旧说。本文力图对李阳与晚明文学的关系与作用,进行公允的分析与评价。
《玉茗堂四》与《红楼梦》
作者:邹自振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茗堂四  《牡丹亭》  《红楼梦》  汤显祖  曹雪芹  贾宝玉  林黛玉  宝黛爱情  《邯郸记》  杜丽娘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它是曹雪芹在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丰富的社会史的基础上完成的,同时也是吸取和借鉴了前代优秀文学的传统和成就的结果。汤显祖的《玉茗堂四》就曾给予《红楼梦》的创作
茫茫人事 游园一——《游园惊梦》浅析
作者:邵飞  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惊梦》  《红楼梦》  汤显祖  心理描写  “戏中戏”  心理活动  蓝田玉  白先勇  《牡丹亭》  现代意识 
描述:茫茫人事 游园一——《游园惊梦》浅析
戏曲创作中的与文艺深度心理
作者:林荣芹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梦境描写  中国戏曲  戏曲家  作家  形象  世界文学  心理世界  汤显祖  精心设计 
描述:人们能够理解它们,而另一方面,戏曲作家创造出的的意境与氛围,又在阻止人们接近它们。摆在我们面
浅谈晏几道词对的描写
作者:房日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词  描写  三国演义  潜意识  小山词  古代文学作品  汉代哲学  汤显祖  红楼梦  心理状态 
描述:名作品。
粤剧改革有新篇——由《惊邯郸》说起
作者:梁鼎英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粤剧  邯郸    思想观念  戏曲艺术  汤显祖  改革  市场经济  艺术变革  思考 
描述:面对市场经济的汪洋和文化生活的繁富多元,粤剧艺术在艰难中依然奋进着。粤剧界中人迈出了各种步子,都在各自的思考中努力地求变出新。参演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的广东粤剧院二团的新剧《惊邯郸》,未必迈出了惊人
原来粤剧可以如此精彩——观《惊邯郸》有感
作者:罗丽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  粤剧    汤显祖  精彩  明代戏剧  朝廷官员  官场  梦境  剧情 
描述:的崔家,与崔氏喜结姻缘。崔氏许以重金,教他以钱买通各朝廷官员,
中国戏曲创作多的心理透视
作者:林荣芹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梦境描写  戏曲家  汤显祖  《牡丹亭》  中国戏曲  心理透视  社会理想  作家  哲学沉思 
描述:中国戏曲创作‘哆”。梦境描写不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手段,更是戏曲作家观照人生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梦境的哲学沉思,把目光重新投向现实并折射其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