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打造高精尖技术 全面实现盾构机制造国产化:访中铁十六局集团
作者:郑兰英  来源:轨道交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中铁十六局集团  盾构机  总工程师  制造  国产化  衬砌结构设计  环境适应性 
描述:盾构法以其对环境影响小、受环境干扰小、对地质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十年,随着土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盾构技术从盾构机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衬砌结构设计等均有较大突破。
“稗官”说
作者:潘建国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  稗官  行政职能  待诏  刘向  《汉书》  街谈巷语  《周礼》  《隋书·经籍志》 
描述:本文通过对“稗官”一词的真实含义及其自周至汉的演变的考辨,指出尽管《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家”与今天小说概念全然不似,但汉魏六朝小说的作品内容,却与之存在着合理的对应关系。
雅趣元宵节
作者:李惠  来源:时代主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宵节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王安石  贾似道  对联  故事  门灯  唐代  历史上 
描述:苏州),有一年元宵节张灯,门客中人摘抄唐代诗句作为门灯联:"天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
晏几道小令话人生
作者:徐瑛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小令  内容  特色 
描述: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作者:王华平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明代后期,汤显祖在一个世代书香家庭降生。汤显祖自小便接受了良好教育,少年的他知识广博,文思敏捷,熟读《诗》、《书》、《春秋》等,精通音律,为日后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汤显祖21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而却在会试里屡次不中。这对希望通过积极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汤显祖来说是连串的沉重打击。
讲台,应是学生的舞台
作者:彭广新  来源:学子(教育新理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表扬 先要让学生们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哪怕只是站在讲台上说声“老师好,同学们好”,然后逐渐地让他们多说几句,直至讲完一个故事,使学生由怯于登台到勇于登台再到乐于登台。
听一下宋朝沈括的B面
作者:任万杰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沈括  王安石  宋神宗  梦溪笔谈  博学多才  硕果累累  杭州  外交家  成就 
描述: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人。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还精通其他学科,是卓越的工程师和出色的外交家,可以说此人一生硕果累累。A面听完了,让我们翻到B面。王铚《元祐补录》记载:沈括考中进士之后,被安排在昭文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
作者:张伟  来源: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果从小以爱国行为严格要求学生,长大后就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奉献。
语文教师不应是精神牧师
作者:冯为民  来源:文化博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马夫),禁止他人入内放牧。
湖北省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
作者:暂无 来源:荆楚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门市  湖北省  南宋时期  秘书长  哲学家  教育家  会员 
描述: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成立于1998年。现有会员156人,团体会员21个,现任会长汪联舫,执行会长杨想森,秘书长王心田。陆九渊(1139-1193)是12世纪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任湖北荆门知军,在荆门留下了他的思想与实践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