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朝鲜文人金堉的集杜诗
-
作者:崔皙元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朝鲜文 文天祥 古典文献研究 作品 创作 杜甫 朝鲜朝 五言 王安石 文山
-
描述:王安石、南宋文天祥将其转变成严肃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文天祥基于与
-
谣俗谱
-
作者:孙郁 来源:书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散文 沈从文 贾平凹 乡土文学 刘绍棠 作家 废名 作品 孙犁 声音
-
描述:民俗学的概念没有确立前,学界对乡间民风习俗的描绘,称之为谣俗。我自己喜欢这样的称呼,可惜它没有延续下来。谣俗这个词,有一点动态的感觉,声音和色彩都有,内在的东西更广,同样形容一种事物,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暂无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中国现代 鲁迅 官场 作品 中国古代 改革措施 文学经典 王安石 司马光
-
描述:老家种地?在一次一次的政治洗牌中他有什么表现?苏东坡的为官生涯,尽可管窥中国古代官场生态和智慧。
-
《集句诗词三百首》序
-
作者:宗廷虎 李金苓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 集句词 楚雄师范学院 王安石 回文诗 文天祥 现当代 作品 相结合 发展期
-
描述:一数月前,徐元先生来信称,他选注的历代《集句诗词三百首》已经完成,约二十多万字,"请求"我们为他写一篇序言。还说:"因年老体衰,再加老眼昏花,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可说已是鞠躬尽瘁,尽了全力。"徐先生是我们尊敬的学识渊博的长者,以耄耋之
-
画荷偶记
-
作者:庞恩昌 来源:中国油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 淤泥 果实 造型 构图 欣赏 荷花池 作品 凝神 王安石
-
描述:内涵自不必说。称赞一位君子,说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已经足够了。单就其自然造型本身来说,也足以具备充沛的形色之美。首观其花:在盛夏时节,娇艳含雅、曲姿怒放;当深秋来临,尽管叶瓣凋零,却已将果实孕育成熟,那种圣洁的美丽与
-
润含春泽 干裂秋风:漫论赖少其同志的绘画艺术美和人品美
-
作者:郭因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绘画艺术 人品美 百炼钢 李将军 解鞍 周亮工 版画 作品 艺术家 艺术美
-
描述:“干裂秋风”,这是一种刚的美, “润含春泽”,这是一种柔的美, 既是百炼钢,又为绕指柔,既如“刁斗森严之程不识”,又如“解鞍纵卧之李将军”;(方亨咸语,见周亮工《谈画录》)“象如珲金璞玉”,“韵如郑草江花”;(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这
-
从《文辨》看王若虚的散文观念
-
作者:王永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若虚 散文观念 文章 王安石 宋代 醉翁亭 作品 宋人 金代 文字
-
描述: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河北槁城人。他是金代末年著名的学者、作家,与元好问比肩的诗文批评家,有《滹南遗老集》传世。王若虚"文以欧、苏为正脉",其文章创作崇尚自然、平易。他擅长谈辩,议论公允透彻。"李右司之纯以辨博名天下,
-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化用手法
-
作者:薛胜元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化用 创作手法 二度创作 古典诗词创作 句子 文人创作 中国古典诗词 辛弃疾 晏几道 作品
-
描述:文人创作时,根据表达需要,常常对前人诗文中的语句加以变化,变成自己的句子,这种创作手法就叫化用。化用重在借"意"而引发读者的联想,给作品带来较原诗句更加深远的意境。可以说,化用属于二度创作,只要化用
-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
作者:浮云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宋神宗 宋哲宗 唐末五代 厚今薄古 宋代前 王安石 作品 序言
-
描述:宗已逝,宋哲宗
-
托物言志 含蕴有味
-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古典诗词 表现手法 表达 王安石 作者 作品 诗法 主旨 客观事物
-
描述:诗法指津"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