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汤显祖《紫?记》和《南柯记》的思想性
-
作者:侯外庐 来源: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汤显祖《紫?记》和《南柯记》的思想性
-
《南柯记》《邯郸记》思想倾向辨
-
作者:刘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记》 《南柯记》 思想倾向 卢生 反封建意义 四梦 枕中记 权贵 张居正
-
描述:柯
-
秦礼制文化研究
-
作者:岳文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人 周礼 礼治 礼法 变迁
-
描述:及三代之礼的整合流变,分为三个小节:礼的起源和本质、礼制与礼治的关系、三代之礼的整合。第二章:礼制文化以周礼为最理想代表,本章主要论述秦礼对西周礼制文化的继承与否定,大致分为三个小节:秦礼渊源于周礼、秦人
-
盟会和朝聘礼对春秋时期政治权力下移的影响
-
作者:易小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盟会和朝聘 周礼 卿大夫专权 家臣专权 交通线路
-
描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力图革新,而仅仅依赖“虚无”的盟会、朝聘礼来维护其统治,是其失去政权的根本原因。卿大夫则趁虚而入,在盟会和朝聘时,交结强国,扩张其在本国的地位与权力,篡夺诸侯的权力。但是,物极必反,过多的盟会和朝聘等出行,给卿大夫家内的政治留下了空白,这又给家宰的专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
春秋战国时期“出质”现象研究:兼论“信”观念的演变
-
作者:王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周礼 社会结构变动 社会观念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传统的“周礼”约束力锐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邦交活动却格外频繁。而建立各类邦交活动,“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周礼”失去影响的情况下,“出质”作为“结信”的一种
-
论《诗经》的悲剧性
-
作者:孙海沙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悲剧性 周礼 悲剧意识 悲剧精神
-
描述::其一、
它源于周代“社会建构”自身的矛盾,即周礼双向悖反的结构环境。实际上,
“礼”在制造了人伦理想、道德理想、政治理想等思维框架的同时,却又给这
些设想的实现设置了种种障碍。所以,周人
-
从《礼记》阐述的音乐形式论周代社会的政治内涵
-
作者:刘健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记》 周礼 礼乐制度 儒家 《乐记》
-
描述:的政治内涵。
在此之前,以《礼记》为研究对象的论著可谓不胜枚举,但此类著作大多以“礼”为立足点,主要阐述周礼的种种特质,甚少涉及其中的音乐元素。另一方面,很多学者在研究《礼记
-
再论华夏民族的形成
-
作者:陈玉屏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学 华夏族 形成过程 夏王朝 周礼
-
描述:关于华夏族(汉以后称之为汉族)的形成时期,学术界的认识久久未能统一。笔者在从事民族形成理论研究中,认真考察了华夏族的形成问题。愿将己见书之于次,就教于学界同仁。学术界之所以对华夏族的形成的时期众说纷坛,是因为长期以来,民族学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
不能以误读纠正“百年误读”——与《“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
-
作者:萧作永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克己复礼” 政治内涵 周礼 思想联系
-
描述:孔子的“克己复礼”,是一个明显具有政治内涵的命题;孔子对周礼有突破,但也有保留。《“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一文,将“克己复礼”归为纯粹的修身之学,且只讲孔子对周礼的颠覆,而不提孔子对周礼
-
不能以误读纠正百年误读--与《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
-
作者:萧作永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克己复礼” 政治内涵 周礼 思想联系
-
描述:孔子的“克己复礼”,是一个明显具有政治内涵的命题;孔子对周礼有突破,但也有保留。《“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一文,将“克己复礼”归为纯粹的修身之学,且只讲孔子对周礼的颠覆,而不提孔子对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