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李煜词与晏几道词的共同特征
-
作者:郑丽鑫 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煜 李煜 晏几道 晏几道 词 词 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
-
描述:李煜与晏几道虽非生活在同一时代,但由于两人的人生都经历了从璀璨到黯淡的过程,兼之两人纯真善感的禀性,在他们的词作中都以描写情感和无常变迁为主题,并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及章法结构上的婉曲来表现主题,通过选用相同的意象强化主题与情感,使令词的抒情特性得以充分表现,并因此奠定了两人在词史上的不朽地位。
-
试论王英琦散文的艺术特色
-
作者:张继红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试论王英琦散文的艺术特色
-
试论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
-
作者:杨有山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欧阳修 晏殊 晏殊 词 词 差异 差异
-
描述:欧阳修与晏殊词在艺术渊源和创作倾向上虽有一致之处,但更存在着明显差异:(1)晏、欧词题材内容的不同;(2)晏、欧词艺术风格的差异;(3)晏、欧词语言特点的不同。晏词是士大夫雅词的典型代表,欧词
-
试论王安石变法之前宋对西北边区的经略
-
作者:汪天顺 来源:甘肃民族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朝 西北边区 边区治理
-
描述:试论王安石变法之前宋对西北边区的经略
-
试论《小山词》中的色彩艺术
-
作者:王慧刚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色彩艺术
-
描述: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在他的《小山词》中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字眼,尤其是"红"与"绿,"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再现,更多的是和词人的主观情绪相联系,特别是在表现词人的悲苦和凄凉情绪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
试论晚明戏剧的审美超越
-
作者:刘宗保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精神 审美超越 戏剧艺术 主体意识 市民阶级 社会困境 市民阶层 审美观念
-
描述:就是现代型社会困境的产物;是现代型社会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对审美精神的发掘和整理。由此推导出去,审美精神无疑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它以其对人的生存
-
试论国有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
作者:朱颖 来源:行政法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致人损害 人身损害赔偿案 审理 案情 法院 千阳县 赔偿责任 骑自行车 王烈 严重
-
描述:的措施,致事故发生。千阳县法院审理认为:公路两旁的护路树属公路设施。路
-
赏心乐事还是悲情伤怀?——试论《牡丹亭》的悲剧内涵
-
作者:宋媛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悲剧性 悲剧性
-
描述:传统看法认为汤显祖的《牡丹亭》应该是被划为悲喜剧,实质上《牡丹亭》是一出悲剧。尽管其主要情节:寻梦、化魂、圆驾等都带有一定的喜剧的表象,而这些情节正说明了汤显祖以乐现悲的手法。深刻分析情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汤显祖用难以回避的悲剧情绪,来表现那个社会"人"的悲剧。
-
试论秦观诗词研究的不平衡现象
-
作者:董凯扬 来源:新学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观诗 秦观词 女郎诗 词作 元好问 苏轼 婉约词 王安石 创作 黄庭坚
-
描述:提到秦观,我们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给出的定位是北宋婉约词的大家,宗师。的确,秦观以词名世,在词的创作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后世对他的词作推崇备至,冯煦认为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
-
试论熙丰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力与资金问题
-
作者:马玉臣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农田水利建设 劳力 资金
-
描述:劳力与资金,是王安石变法中农田水利法着力解决的两个问题。王安石与宋神宗主要通过征调民力、调遣军队与招募饥民等途径来解决劳力问题。而水利建设中的经费问题,则主要以按户等摊派、鼓励富户出资与政府低息或无息贷款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途径虽无太多的创新,但促进了宋神宗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