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29)
期刊文章(1393)
学位论文(76)
图书(45)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761)
地方文献 (64)
红色文化 (20)
地方风物 (19)
宗教集要 (10)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735)
2011(379)
2010(1080)
2009(524)
2008(393)
2007(216)
2002(24)
1997(48)
1937(7)
191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9)
宁波日报(29)
鄞州日报(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5)
经济日报(4)
中国典籍与文化(3)
宁波出版社(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学生杂志(1)
河南博物馆馆刊(1)
作文教学提倡学生多读书
作者:芮长生  来源:宁夏教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王安石  苏轼  课外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  《人间喜剧》  学生作文  课外读物  卫生间  写作文 
描述:作文教学提倡学生多读书灵武市二中芮长生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时下相当多的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学生写不出、写不好作文的症结到底在
语文词典该收“囍”字
作者:章也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辞海  辞书研究  语文词典  新华字典  编辑部  三个要素  汉族人  王安石  日常生活 
描述:典》、《汉语小词典》、《辞海》、《辞源》等现代通用
对元祐更化重新评价
作者:刘文瑞 拓荒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祐  新评价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定变  《论财利疏》  答司马谏议书  袁氏世范  轩然  历史倒退 
描述:王安石变法,在北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元祐更化则是这次变法的终结。长期以来,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但一般肯定变法者则否定元祐更化,否定变法者则肯定元祐更化,二者必居其一,把这个问题绝对化了。 目前史学界大多认为王安石变法具有进步意义,而把元祐更化看作是一场复辟和历史倒退,并
友情应是水,划过无痕
作者:小鹿  来源:北京物价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划过  唇干裂  时间考  说明白  讲清楚  每天都  论误  大面积  层膜  情象 
描述:无论将来发生了什么,无论误会有多深,我们都讲清楚,说明白。好吗? 有的东西打碎了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粘上,有疤。糊上一层膜,便成了更大面积的痕。 我需要水,每天都要,一辈子都要。 我要朋友,要真心的,要一辈子的。 友情是水,没有了它,嘴唇干裂起泡,鼻子吸进寂寞,呼出恐惧,耳朵
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方法
作者:唐秋月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质疑问难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  学习方法  王安石  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出问题  《诗经》 
描述: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方法
"酂"读cuó,不读zàn
作者:李芝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涉世家》  《现代汉语词典》  初中语文课本  一统志  地方组织  内容分析  《周礼  课本注释  吴广起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描述:"酂"读cuó,不读zàn
鉴赏咏史怀古诗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赵文昕  来源: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怀古诗  鉴赏  永遇乐  石头城  杜牧  隋炀帝  题材  江东  典故  王安石 
描述:鉴赏咏史怀古诗注意的几个问题
让自己的教育行为更适合孩子的发展:读《“满足儿童的需要”
作者:陈冠楠  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  儿童  儿童  孩子  孩子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许卓娅  许卓娅  老师  老师  上课  上课  教室  教室 
描述:4年前,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听许卓娅老师上课是我最大的享受,她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在课堂上说起有关幼儿的一切时,还俨然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快乐而美丽。如今我已经离开校园,幸运的是还能够经常在《学前教育》杂志上拜读到许老师的文章。
资格不应是选择干部的标准?
作者:邹非  来源:学习杂志 年份:195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资格不应是选择干部的标准?
为改革立法遵循宪政轨道
作者:欧阳晨雨  来源:民主与法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  轨道  宪政  遵循  立法  商鞅变法  戊戌维新  中国历史  王安石  张居正 
描述:从商鞅变法到张居正变法.从王安石新政到戊戌维新.有改革就会有风险和成败。对于改革的过错乃至失败,究竟是宽容还是严惩.考问着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