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尚书新义》初探
作者:方笑一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尚书新义 
描述:《尚书》,通过解释《尚书》来介入政治实践,达到推动变法的效果。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作者:李铁军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提问艺术  历史课堂  教学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王安石变法  地理环境  课堂提问  历史教学  美国内战  培养学生能力 
描述: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手段。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
戴叔伦及其诗初探
作者:李金坤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诗歌创作  由盛而衰  中兴间气集  描写  中国文学史  唐诗选本  贞元  王安石  演变过程 
描述:尊称为“诗伯”。收诗下限止于大历的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戴诗6首,在所选26位诗人中占第9位。宋代王安石《唐百家诗选》选戴诗47首。明胡震亨在前人基础上收戴诗238首。康熙年间编修的《全唐诗》收戴诗300余首,成为戴诗集中数量最多的选本。清代《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也选录了戴诗。今人的各种唐诗选本及鉴赏类著作,都选其诗。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自唐以来,戴叔伦的诗的确博得了人们的喜爱。然而。对于这样一位政绩卓异的循吏和才华出众的“诗伯”,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他的生平、思想及诗歌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文章,尚属不多。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戴叔伦其人其诗作一初步探研。
叶梦得诗学理论初探
作者:樊运宽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  宋哲宗  安抚使  叶梦得  欧阳修  苏州市  王安石  江东 
描述: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宋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南渡后,任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等职。他能诗善文,尤工于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论诗话家时说,他“实为南北宋之间巨臂、
永州山水记思想内容初探
作者:蔡申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宗元  永州山水  思想内容  作者评价  艺术成就  王安石  思想意义  王叔文  寄托  当权者 
描述:桐城派代表方苞说:“子厚文笔古隽,而义法多疵。②他们往往只推崇柳宗元山水记的艺术成就而否定它的思想意义;只欣赏作者笔下山水的隽逸而无视寄托于山水之中的情志;只把它看做是作者“自肆想于山水间”的产物,而抹杀那字里行间闪
李觏经济伦理思想初探
作者:赖井洋 张斌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  平土  平土  节用  节用 
描述::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伦理思想是从实际的物质生产关系中产生的 ,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反作用。十一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李觏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阐明道德的起源 ,并力倡功利主义 ,强调平土、均田 ,注重生民的物质利益 ,其思想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 ,对今天的经济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明代“越中派”曲论初探
作者:徐宏图  来源:戏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越中派  王骥德  戏曲创作  《南词叙录》  《曲律》  曲论  汤显祖  戏曲理论  《四声猿》  南戏 
描述:明代“越中派”曲论初探
中国历代改革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初探
作者:丁柏传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域  中国历代  祖宗之法  改革者  改革派  保守派  王安石  熙宁  统治阶级  变法改革 
描述:马克思主义认为,包括思想,理论等在内的意识形态,对历史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人们在从事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必须对意识形态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文拟就中国历代改革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朱陆晚年之异初探
作者:梅彦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九渊  学术思想  宋明理学  晚年定论  晚年思想  辩证发展  思想发展  认识论思想  逻辑进程 
描述:年思想已向陆学转化和认同;黄宗羲也认为,朱陆“原无有背于圣人,矧夫晚年又同道合乎!”(《象山学案》)但考诸史实,就学术思想而言,朱陆的分歧和对立在其晚年实为更趋向于极端,绝无缓和与弥合之迹象。这在太极之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说朱陆之同是指他们为维护封建统治及其伦理纲常而共同奋斗,那么他们早在青年、中年时就已志同道合了。可见王阳明,黄宗羲的论断显然刖有用心。朱陆晚年的分歧相对立实乃宋明之际理学辩证发展的重要理论前提。因此廓清历史陈说,论证和确定朱陆晚年之异,必然有助于宋明理学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就认识论的角度,以鹅湖之会到朱陆逝世这一历史阶段中朱陆认识论思想从对立——
王安石家族女性文化初探
作者:张明华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家族  女性  文化 
描述:然不同的两种文化风格。随着王安石的离去,王氏家族女性文化也接近尾声,其盛衰是中国传统家族女性文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