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07)
报纸(623)
学位论文(163)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964)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4(360)
2011(482)
2010(478)
2009(428)
2003(234)
1996(217)
1994(202)
1979(36)
1974(96)
195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1)
历史教学(15)
佛教文化(7)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5)
中华书局(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试论王安石的人才观
作者:王守志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观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朝  制置三司条例司  历史背景  农民起义  基本内容  变法主张 
描述:试论王安石的人才观王守志王安石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主持较彻底的改革变法而著称于史。王安石变法,包括均输、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募役)、市易
王安石詩初探
作者:吴志达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家  封建社会  政治改革  政治理想  具体分析  世界观  杜甫  文学家  北宋 
描述: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才能,在当时就备受文壇大师欧陽修的贊揚。自元人吴澄以來,就公認王安石堪与韓、柳、欧、苏齐名,同为散文大家。对他的詩歌,歷來虽有評論,但缺少系統的具体分析,且多半限于藝術的欣賞
王安石咏史词刍议
作者:刘水根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史词  怀古咏史  词人  《南乡子》  现实意义  借古喻今  保守派  王安石变法  政治家 
描述:王安石咏史词刍议□刘水根王安石历来不以词作称著于文坛,然而他的词,尤其是咏史词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却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王安石的咏史词共有3首(一说4首),即《桂枝香》(登临送目)、《南乡子
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及启示
作者:张兴德 李保平  来源:四川财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启示  选拔人才  负面影响  人才观  最高统治者  王安石变法  听其言观其行  卑鄙的行为 
描述: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及启示●张兴德李保平王安石(1026年—1086年)北宋人。历任州县诸职十多年,政绩卓越。在神宗即位后,曾两度为相,并积极推行他在农田、水利、青苗、均输、免役等方面的改革。王安石
王安石晚年诗作简论
作者:马秀娟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变法  学术界  政治家  儒家经典  历史人物  思想界  江宁  北宋  政治色彩 
描述:的创作成就,被列为“唐
访王安石故居
作者:范丙烈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唐宋八大家  民众教育馆  纪念馆  安徽潜山  山水诗人  临川市  故居  汤显祖 
描述:访王安石故居范丙烈江西临川是我的故乡。我热爱它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在那里,是祖宗庐墓之区,还因为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地方。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山水诗人谢灵运都在这里当过内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在
王安石著述考
作者:高克勤  来源: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艺文志  读书志  四库全书总目  北宋末年  熙宁  文献通考  文集  政治家  孟子 
描述:版本源流及明清两代著录情况,亦从略。各书先后次第,依《四库全书》著录之序例。为节省篇幅,凡前人已有结论者从简;征引较多的典籍用简称,在第一次征引时出注。
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
作者:耿亮之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易》  《周易》  性命之理  易学思想  《字说》  寂然不动  《易传》  洛学  道德经 
描述:王安石易学与其新学及洛学耿亮之北宋庆历至熙宁的四十年间,濂新关洛蜀朔六学并世而出,周敦颐、邵雍、王安石、张载、司马光、程、苏东坡、程颐八大易学家各自成说,确为先秦百家争鸣后的文化胜景,堪称中国易学
王安石年表简编
作者:罗传奇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元  临川  王安石  江宁  熙宁  参知政事  元丰  抚州  钟山  京师 
描述:多。
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体系
作者:张西方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改革学校教育  重要性  礼乐刑政  培养人才  使用人才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太学生  科举制度 
描述:王安石的人才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