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09)
报纸(334)
图书(66)
学位论文(22)
会议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44)
地方文献 (306)
地方风物 (34)
红色文化 (17)
宗教集要 (17)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9)
按年份分组
2014(181)
2012(97)
2011(123)
2009(91)
2007(67)
1998(27)
1994(24)
1992(12)
1986(21)
1983(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0)
语文学刊(5)
艺谭(2)
中华活页文选(七年级)(1)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当代戏剧(1)
沙地(1)
连环画报(1)
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大众日报(1)
严师慈父学术人生——西南大学教授黄希庭
作者:佘颖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提起心理学,许多人总认为这是一门神秘的学科。但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南大学首位资深教授黄希庭眼里,这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黄希庭与心理学结缘于半个世纪前。自1961年来到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的前身)50多年来,他领导的西南大学心理学学科从无到有,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博士点
坚守,只为画出最美的轨迹 ——薪火相传、淡泊名利、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图为余梦伦院士和弹道组组员一起讨论技术问题 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需要有人坚守。这种坚守,需要淡泊名利,更需要持之以恒。当现在社会上很多“80后”感慨在一个岗位上坚持数年不可思议时,殊不知,许多老一代航天人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已经默默坚守了30年甚至50年之久。他们在技术岗位上殚精竭虑,熬
“平常心”成就“胜负手”——执行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火箭巍然矗立 8月7日,距原定的发射窗口还有4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项目的卫星发射试验队和火箭发射试验队还在等待最终发射窗口的确定。 “考虑可能会受台风‘梅花’的影响,我们还在等待气象部门的会商,有可能会选择提前发射。”发射试验队一名队员向记者透露。
与文字博弈是快乐——青年作家李浩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1年,青年作家李浩捷报频传,短篇小说《爷爷的“债务”》获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如归旅店》获第九届十月文学奖,并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盛大文学举办的“未来大家TOP20”作家评选中跻身第十名。 ■本报记者 张晓娟 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省作协《长
“陪陪家人是最大的幸福” ——七里河刑警大队直属中队副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鑫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百名典型宣传年系列报道之十六 一个七尺男儿、一个男子汉,面对冰冷的枪杆子,面对凶残的歹徒,他都没有退缩,没有犹豫,然而这一刻,他却脆弱了,伤感了,甚至快要流泪了……到底是什么,让他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子汉几乎要哭出声来?! ◇记者 金振华 见习记者 李斌/文 记者 程健/图 他叫李浩
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 ——安阳市文峰区法院高庄法
作者:暂无 来源:豫北新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顾秀升 王旗 通讯员 杨煊 冯云)2010年3月,按照省委政法委统一安排部署,李浩强被抽调派驻安阳市文峰区人民法院高庄法庭工作。按照之前的工作性质,领导安排他主要负责调解案件、值庭、查封、扣押、送达以及执行等工作。李浩强十分珍惜这次锻炼机会,下决心向基层同志们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自
深圳证券市场的拓荒者——原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李灏
作者:南轲  来源:金融时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圳证券市场的拓荒者——原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李灏
永远和群众同甘苦  ——陕西省卫生局长李经纶的事迹
作者:惠金义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永远和群众同甘苦 ——陕西省卫生局长李经纶的事迹 陕西省卫生局局长李经纶,今年六十四岁。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干部,始终保持着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 他管着几十家医院,从不拿这个权为自己图
“我是英俊阳光的哈代” 济源黄河三峡景区电视剧《快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4月21日,梦幻型儿童电视剧《快乐谷》在黄河三峡开播。 该剧全程以黄河三峡自然风光为背景;以景区夫子堂的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一个叛逆的孩子梦游快乐谷(黄河三峡)为主线;以小演员的童真、童趣、烂漫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示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善良活泼的天性,旨在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人
“把法律知识传给每一个人!” ——北京律师公益之星刘凝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骆倩雯 从做金融证券的律师,到接手一些法律援助案件,再转向做公益律师,致力于普法宣传。这一转变,一坚持就是八年。八年来,他和他的律师团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宣传法律知识。“很多问题的发生追根溯源是因为当事人不懂法律,我要坚持做好普法工作,把法律知识传给每一个人!”他就是刘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