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970)
报纸
(2556)
学位论文
(191)
图书
(112)
会议论文
(8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126)
地方文献
(509)
才乡教育
(82)
非遗保护
(73)
地方风物
(51)
宗教集要
(42)
红色文化
(30)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
(801)
2012
(757)
2007
(288)
2006
(239)
2004
(145)
2003
(155)
2002
(159)
1986
(84)
1985
(60)
1984
(57)
按来源分组
其它
(355)
抚州师专学报
(74)
争鸣
(5)
中国文联出版社
(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河南社会科学
(3)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宜春市地方志通讯
(1)
相关搜索词
李觏
做人
王安石
学习方法
论述
科举考试
《周礼》
“礼”教下于庶民
妇女观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内容
吉州
教育
辩证逻辑思想
货币思想
李觏的经济思想
气论
农业生产
大地主
基本国策
外王
四库全书
唐初
历史
阴阳
礼论
生产关系
管理思想
礼治
首页
>
根据【检索词:从《袁州州学记》看李觏的教育思想】搜索到相关结果
6918
条
由
李
纪周案
看
刑法从旧从轻原则的法律适用
作者:
杜文泉
来源:
呼兰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
纪周案
刑法
从旧从轻原则
法律适用
厦门“远华”走私案
犯罪
量刑情节
滥用职权罪
描述:
由
李
纪周案
看
刑法从旧从轻原则的法律适用
王安石以“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及启示
作者:
吕朝龑
焦喜荣
来源: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改革
人才
描述:
王安石以“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其出发点是对冗、庸、懦、奸、奢、贪的宋代官吏的疾愤 ,其核心是重视
教育
以培养“通经致用之人才”的理念 ,其策略是对人才“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的全方位思考
汤显祖与书院
作者:
李科友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书院
教育
描述:
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汤显祖所受书院
教育
的熏陶,鲠直不阿,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和品德。
总要有人看到我们在这里:升庵中学校长周鸣烈访谈
作者:
夏昆
来源:
读写月报(新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校长
学生
教育
描述:
我觉得学生个个都可爱,对任何学生都恨不起来。我抱着这样的情感做
教育
,也清楚地看到这样
教育
的成果。
从“王安石变法”探寻北宋教育改革的轨迹
作者:
师克谦
来源:
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教育
改革
描述:
王安石变法,即“熙丰新政”,是王安石对北宋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诸多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深远的改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王安石变法”前后北宋
教育
的不同之处,来重点探寻北宋时期教育改革的轨迹.
贪官
李
纪周堕落
记
作者:
李鸿谷
巫昂
李卫中
来源:
政府法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辩护律师
律师界
律师事务所
一审判决
市人民检察院
玩忽职守罪
北京市
受贿罪
知情人
贪官
描述:
杰的
省
州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永春山体滑坡灾情
李
纪恒曹建芳刘平张登亮
作者:
暂无
来源:
迪庆日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17日,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菜园子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
纪恒,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建方,副省长刘平和州委书记张登亮
发掘名人资源传播临川文化《北宋名儒
李
觏
》昨首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临川晚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文/图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昨日上午,《北宋名儒
李
觏
》一书的首发式在市行政中心一楼大厅举行。全书24万字的《北宋名儒
李
觏
》既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又阐述了
李
觏
思想
的理论体系
野径新除讲院尊——
李
觏
与盱江书院
作者:
雪松
来源:
江西教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
觏
描述:
野径新除讲院尊——
李
觏
与盱江书院
传陶公之闲情 追唐人之风致-
李
觏
七绝诗诗风探析
作者:
高琦
邓俊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
觏
李
觏
七绝诗
七绝诗
陶公闲情
陶公闲情
唐人风致
唐人风致
描述:
在《
李
觏
集》中,存有
李
觏
的各体诗作三百三十多首。其中有七绝诗九十余首,占其诗的总数四分之一强。
李
觏
的七绝诗风格多样,立意出人,寄慨遥深,创辟奇特,质朴自然,深得陶渊明和唐人作诗之真髓。通过六首七绝诗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