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79)
图书(121)
学位论文(82)
会议论文(44)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26)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3(74)
2011(95)
2010(76)
2008(91)
2007(89)
2004(41)
1989(36)
1980(9)
1960(11)
1936(11)
按来源分组
湖南政报(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作文升级(1)
乡镇论坛(1)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经典释文卷第八周礼音义中 周礼音义中考证 、第九周礼音义下
作者:暂无 来源:粤秀山文澜阁藏版 年份:187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经典释文卷第八周礼音义中 周礼音义中考证 、第九周礼音义下
朱熹礼学思想研究
作者:殷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礼学思想  周礼  仪礼  礼记  祭祀 
描述:。朱熹的《周礼》学思想直接针对新学,在与湖湘学、永嘉学、婺学的交流、争辩、批驳中发展成熟,同时受到朱熹推行经界、建立社仓等具体制度实践的影响和制约。王懋竑受清代尊朱抑陆思想以及注重考证的礼学研究方法
象人考:人像术、仁政与人民状态
作者:王基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人  周礼  毛泽东  孔子  孟子  苏轼  齐白石 
描述:”状态中,将国民置入到政治世界中(而非日常世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立法能力的精神治理秩序。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探释
作者:张燕婴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朝  奴隶制度  文化  周礼  《为政》  礼仪制度 
描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探释
关于“独尊儒术”的再思考
作者:林伟  来源:唯实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义  周礼  血缘关系  宗法制度  封建专制 
描述:”的强大生命力.本文试图梳理从孔子到董仲舒学术思想自身的发展轨迹,探讨儒家学说能够获得“独尊”地位的理论原因.
明代三礼学概述
作者:张学智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  礼学  《仪礼》  著作  三礼  周礼  礼记 
描述:明代礼类著作较易、诗、书类著作为少,其中关于《仪礼》的著作尤少。三礼之属,《四库》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记分述,重点在前三类。本文就前三类中较为重要者概述如下。
运动文学与运动群众——从两次奇特的农民诗歌运动谈起
作者:孙兰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周礼  奴隶制  林彪  孔丘 
描述:运动文学与运动群众——从两次奇特的农民诗歌运动谈起
《庄子》中的墨学
作者:孙以楷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墨子  影响  周礼  仁义  非攻 
描述:生以反战。(5)《庄子》中多处散见墨学观点。另外,庄子多次批评儒墨之辩,是针对诸子争辩现象而发。
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隐情结
作者:孟庆茹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仕隐情结    周礼  仁政 
描述:《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隐逸问题的深刻思考。孔子的基本仕隐观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救世精神及仁政理想又使孔子突破其仕隐观的束缚,积极求仕。最后,孔子在理想成空的情况下怀道归隐。使孔子实现从仕到隐这一人生转折的是中庸思想,仕隐情结伴随孔子的一生。
说“贿”
作者:王英成  来源:陕西审计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财物  解释  周礼  金玉  动词  表示 
描述:说“贿”王英成贿”字本作财物解,《说文》周礼注曰:金玉日发,布帛日贿。”或作动词用,表示以财物赠人,并无贬意,不具有现在的解释。那么古时有没有贿赂行为呢?有!最著名的就是殷商时的西伯侯姬昌纣王囚于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