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怅望千秋一洒泪——浅谈唐宋诗中的贾谊和王昭君
-
作者:莫砺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贾谊 唐宋诗 咏史诗 王安石 历史人物 毛延寿 同情 古典诗歌 汉文帝
-
描述:如果把唐宋诗中所咏及的历史人物作一个数量统计的话,贾谊和王昭君多半是名列前茅的。对贾谊这位怀才不遇、哭泣而死的才子和王昭君这位远嫁异国、至死未返的美女,诗人们不知倾洒了多少同情的泪水。那么,为什么贾、王二人的遭遇能叩动千载之后的诗人的心扉呢?事情应该先从古典诗歌的两个传统谈起。
-
明末文学理论家艾南英
-
作者:邹自振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前后七子 唐宋派 汤显祖 桐城派 四大家 明末 陈子龙 八股文 唐顺之
-
描述:明朝万历年间,江西抚州出了一批声贯海内的文学家,汤显祖、邱兆麟、帅机、祝徽为"前四大家",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为"后四大家"。后四家同出汤显祖门下,饱读诗文,博览经史,虽然官场上不
-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赏析
-
作者:厚艳芬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思妇 西风 燕子 丈夫 长路 景物 赏析 作者 相思
-
描述: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关于这首词的题旨,有主离人念远的,有主思妇怀夫的;我以为后者似乎更妥贴.词写闺中人秋来思念丈夫的怅恨情怀.时间由夜到晓,地
-
论杜牧诗的字法及其文化意蕴
-
作者:陈永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意蕴 杜牧 字法 意象 诗论 人生价值 胡应麟 古代诗人 刘熙载 诗歌
-
描述:字法,在我国古代诗人和诗论家都很重视,但又一直没有人作过真切、细致的辨析,是与章法、句法鼎足而三的很重要的诗学概念。仅以诗论家为例,宋之罗大经、明之胡应麟、清之刘熙载等几位大家都曾强调过。
-
走向世界的汤显祖研究
-
作者:邹自振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世界 《牡丹亭》 国际化 国内
-
描述:译本相继问世,研究这部名著的外国学者也日益增多。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在为《汤显祖研究论文集》(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所作的序中说:“外国有莎士比亚学,中国已经有《红楼梦》学(即红学),也不妨有研究汤显祖的‘汤学’”。据日本《御文库目录》所载,正保三年(1646,清顺治三年),御文库收藏明刊本《牡丹亭记》(臧懋循改本)六本。又据《江户时代唐船舶载书目研究》记载,享保二十年(1735,清雍正十三年)传入《还魂记》一本;安永八年(1779,清乾隆四十四年)传入《玉茗堂四种》一部。可知清初这部名著就己传入日本,而且为臧改本,刊印清晰,插图精美。岸春风楼翻译的《牡丹亭还魂记》于1916年由日本文教社出版;宫原民平译注的《还魂记》由东京国民文库刊行会出版(1920—1924),收入《国译汉文大成...
-
情景浑融 深蕴理致
-
作者:陶文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晏殊 词人 典雅
-
描述:徊。”此词写怀人。上片说他在小园里对酒听歌,忽然想起去年欢宴的情景,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同情人分手了。如今景象依旧,她却杳然黄鹤,真不知道几时才能回来。这三句由今思昔,将今昔时空与情景叠印表现,无一怀人词语,却渗透着深沉的怀人情意。笔墨洗练,又从容自如。下片借眼前景物写今日的感伤。“无可”两句说:看着春花凋落,春光易逝,深感无可奈何;又见燕子呢喃归来,好像是曾经相识,更教人情怀难堪。这里所写的花与燕,都是词人亲眼所见的真实景物,同时又有隐喻、象征的意味。古人常以花来比女子,“花落”,也就隐喻佳人的杳然无踪或是已然辞世;“燕归”,既补写出去年欢会时有燕子在场,所以说“似曾相识”,同时也反衬出伊人未归所引起的怀念、伤感之情。可见这两句妙在物我交融,情景混一,亦兴亦比,显隐相...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
作者:暂无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
点铁成金 光彩焕发
-
作者:陶文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临江仙》词 作品赏析 意象 艺术风格 感情基调
-
描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上一期我们欣赏了北宋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里欣赏的一联,出自晏几道的《临江仙》,词云:
-
“王安石字介”说
-
作者:侯体健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唐宋八大家 文化名人 文学领域 政治领域 北宋 士人
-
描述:再熟悉一点,便会更详细地指出:“王安石,晚号半山,又号荆公。”这些都没错。因为白纸黑字都写着呢,《宋史.王安石传》开篇即云:“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他诸书似乎从无异辞。可是,事情果真如此吗?“王安石字介甫”就一定是铁板钉钉的事?就一定毫无可议之处吗?我看未必。古人的名和字之间都是相关联的,《白虎通义.姓名》说:“或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王安石的名和字之间也是如此。《易经.豫卦》曰:“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孔颖达疏云:“守志耿介似于石。”王安石的名和字都从此出,二者互训,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风操》)者也。“石”字与“介”字之间的关系十分明确,所以“介甫”的“介”字,没有丝毫可怀疑的。但是后面“甫”字的存留替换与否,则远非稳当之事。首先指出这一问题的人,是南宋吴...
-
《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总目录 (总第94-99期)
-
作者:暂无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作赏析 陶渊明 元杂剧 苏轼 黄庭坚 中国古代 王安石 文学知识 诗经 近代小说
-
描述:《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总目录 (总第94-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