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孟越韩,治道合—王安石政治改革思想研究
-
作者:赵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熙丰变法 儒学 道学
-
描述: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结论揭示了道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熙宁变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王安石作为关键人物,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儒学和佛老思想交锋。研究方法上,一是注重过程和变迁,关键性的动态过程比静态内容更能揭示思想的发展;二是采用系统性的方法,以“治道”关系为主线进行整体联结;三是着重以孟子和韩愈为参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
-
陈郁设宴欢送越中友协代表团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郁设宴欢送越中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广州20日电越中友协代表团结束了在广州的访问,于19日离开广州前往南宁。
18日晚上,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陈郁举行宴会,热烈欢送越中友协代表团全体团员
-
越中曲派在戏曲史上应有一席地位
-
作者:佘德余 来源:戏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称舜 戏曲创作 戏曲史 吴江派 祁彪佳 汤显祖 临川派 杂剧 越中 《南词叙录》
-
描述:叔考撰《合纱》《樱桃》……凡十二种;王淡翁撰《双合》……凡六种。二君皆自能度品登场,体调流丽,优人便之,一出而搬演几遍国中。姚江有叶美度进士者,……撰《玉麟》《双卿》诸杂剧十余种;同舍有吕公子勤之曰郁蓝生者,从 年起便解 ,如《神女》《金合》……以追小剧共二、三十种;……自余独本单行如钱海屋辈。不下一、二十人。一时风气,概可见已。”(删节号为笔者所加)王坟德在此提到的“词派”即是“曲派”,不仅标举了曲派名称,曲家姓名、剧 目、数量,而且还涉及戏曲的艺术风格,包涵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戏曲创作流派的内容。这也是戏曲史上第一个提到的戏曲流派。明崇侦年间,吴江人沈自晋在其《望湖亭》传奇第一出《略序》【临江仙]中云:“词隐登坛标赤帜,体将玉茗称尊。郁蓝继有倾国人,方诸能作律,龙子在多闻。香令风流绝调,但亭彩笔生春,大荒巧构更超群。...
-
南宋越刊《易》、《书》、《周礼》八行本小考
-
作者:李霖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行本 周礼 周易 南宋前期 注疏 左传 礼记正义 绍兴 注本 刊刻
-
描述:经书的注本与疏文本来各自单行,至南宋前期始正式汇编刊刻,最早开版的是《周易》、《尚书》、《周礼》三经。南宋中期以降,渐次增刊《毛诗》、《礼记》、《左传》、《论语》、《孟子》等经。这些注疏汇本皆刊于越
-
两剑客跌势中崛起 徐春空仓躲过暴跌 侯鹏越跌身价越涨
-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两剑客跌势中崛起 徐春空仓躲过暴跌 侯鹏越跌身价越涨
-
浴血坚持赣闽边:红军游击队艰苦转战资溪马头山纪实
-
作者:帅建忠 李明华 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军长征 马头山 游击队 纪实 游击战争 交通阻塞 国民党
-
描述:"三年游击战,赣闽山水间." 红军长征后,南方各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3年游击战争.金(溪)资(溪)光(泽)贵(溪)交界地区,地处武夷山脉腹地,山高林密,交通阻塞,人烟稀少,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统治的薄弱
-
世博期间闽沪日均客运量逾2万人次 记者 吴宏雄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吴宏雄)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获悉,我省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运输保障任务。5月1日至10月31日,我省共投入193辆客运班车、260辆旅游客车参加福建至上海道路客运,日均客运量超过
-
闽小城镇建设规划蓝图出台 试点镇将完善七类公共服务设施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福建省近日出台《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规划导则》,指导试点镇各类规划编制。依据所处区位及未来发展趋势,将21个试点镇划分为中心城市组团型、中心城市边缘型和相对独立型三大类,并按规划人口规模分为大于20万人和6万-20万人两档,分别提出了相应规划编制内容和指标要求。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
-
怀揣巨款 闽男猝死法拉盛小旅馆 109分局正调查具体死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怀揣巨款 闽男猝死法拉盛小旅馆 109分局正调查具体死
-
不染闽派气习的清初诗人黎士弘
-
作者:陈庆元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闽派 《清诗纪事初编》 黄道周 张九龄 闽西 南明时期 古典文学 风格体裁 易代之际
-
描述:不染闽派气习的清初诗人黎士弘陈庆元明代的闽中诗派,虽然是福州一府的诗派,但福州是会城,诗人多,知名者众,故影响也大,终明一代,闽中诗派的诗风占有主导地位。这一诗风,到了晚明,开始受到郡人陈第、董应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