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5)
报纸(6)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
历史名人 (3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9)
2011(10)
2008(6)
2006(3)
2005(3)
2004(4)
2002(5)
2001(1)
1990(1)
1962(1)
按来源分组
中学语文教学(5)
语文建设(2)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
语文教学通讯(2)
文学教育(上半月)(1)
江海学刊(1)
文学教育(1)
苏州日报(1)
语文学习(1)
当代学生(1)
“闹”字下的“温柔一刀”:——也谈《塾》的思想性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塾》  思想性  温柔  封建知识分子  《牡丹亭》  封建教育  戏剧家  杜丽娘 
描述:在批判封建知识分子及封建教育。笔者认为要深入分析“为什么闹”,才能准确把握《塾》的思想性。[第一段]
汤显祖《牡丹亭·塾》中的风俗内涵略考
作者:王政  来源:作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风俗内涵  风俗内涵 
描述:塾》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出,作品不长,但涉及到一些古代社会生活的习俗内涵,如养鹦鹉、做寿鞋、市井卖花,等等。这些风俗事象的源流、背景、细节及蕴含,对于观众读懂作品,十分重要
汤显祖《牡丹亭.塾》中的风俗内涵略考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风俗内涵  风俗内涵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塾》中的风俗内涵略考
从人物冲突看《塾》的“背面铺粉法”
作者:雷贤平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冲突  戏剧  塾》  “背面铺粉法”  《牡丹亭》  汤显祖  语文教学  中学 
描述:戏剧一定是少不了矛盾冲突的,《塾》一场戏也不例外。我们先来看一看陈最良与春香的冲突。
论昆曲《塾》中“春香”的演绎之美
作者:翁文千  来源:才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人性之“真”  舞台行动 
描述:行动线中,将春香在昆曲这一表演形式中,如何演绎,如何诠释做一分析.
三生一梦“牡丹亭”:吴吴山三与《牡丹亭还魂记》
作者:田薇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读者  女性读者 
描述:代表,三人前后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女性评点《牡丹亭》的杰作——《吴吴山三合评牡丹亭》。
重构的女性神话:论《吴吴山三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的女性意识
作者:周娅 赖力行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神话  女性神话  至情  至情  生命  生命  性灵  性灵  文心  文心 
描述:《吴吴山三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众多《牡丹亭》评点中突出的一部。其特点在于,作为批评主体的三,在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本体立场观照下,以生命践行至情、凭"性灵"咏叹至情、秉"文心"体悟至情,重构了一个
从《吴吴山三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
作者:金霞 姚珺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读者  传播 
描述:特点。
《牡丹亭》和三评本中的梦异描写述评——《真实与虚幻——文
作者:周锡山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奇异之梦  奇异之梦  吴山三  吴山三 
描述:八位才女的出色智慧,为《牡丹亭》在清代的评论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阐发《牡丹亭》的巨大创作成就和重大影响。
九旬入殓4日后爬出棺材煮粥吃 医生称其应是脑损伤引起昏迷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九旬入殓4日后爬出棺材煮粥吃 医生称其应是脑损伤引起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