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研究
-
作者:王晓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式逻辑 自然语言逻辑 语义 语用 隐涵 预设 交际 修辞
-
描述:是一个值得大力探索的领域。说话者应用语言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听话者,从而使听话者产生了说话者所希望产生的思想感情,就是成功交际。逻辑结合语言是要研究丰富的自然语言中的逻辑形式,这要求结合语法修辞
-
“怂恿”应是中性词
-
作者:周继祥 来源:四川教育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贬义词 中性词 现代汉语词典 初中语文 感情色彩 新闻业务 写本书 鼓动 解释 修辞
-
描述:,没有他的怂恿和敦促,我大概不会去写本书开头那些篇文字的。(《<语法·修辞·作文>后记》),这里的“怂
-
试论训诂精当之要诀
-
作者:赵步杰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事求是 古代汉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词义 训释 判断词 训诂 战国策 王安石 修辞
-
描述:义和词与词的关系。一般的说,若是未发现前贤训释与文旨不通或欠妥,就不必以己之见否定事实。譬如:王力先生就否认在上古(公元三世纪以前)汉语中是为系词(判断词),而事实恰相反:
-
汤显祖尺牍研究
-
作者:王莉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尺牍 情感 章法 语言
-
描述:的具体体现。正文第三章,主要分析汤显祖尺牍的形式之美。汤显祖尺牍结构讲究章法,语言富有文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第一节从八股文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尺牍的章法。第二节从“有韵之文”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尺牍的文采
-
谈王安石的「三不足」
-
作者:既白 来源:瞭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 现实意义 改革者 语言
-
描述: 当前我国的改革大业正处于激流声中,使我常常想起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对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本文不论,只是想谈谈这“三不足”,是否还有点现实意义。
-
《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
-
作者:刘永良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回目 目的语言 性格特征 《牡丹亭》 《西厢记》 艺术效果 曹雪芹 蛇影杯弓 中山狼 重音韵
-
描述:《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刘永良《红楼梦》的回目别具特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研究界对此已有一些论述,但一般都谈得很宽泛。因此,本文拟就《红楼梦》回目的语言艺术之美,从音韵
-
试析李渔的戏曲语言理论
-
作者:丁放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李渔 《牡丹亭》 《笠翁十种曲》 戏曲理论 《风筝误》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闲情偶寄》 宾白 戏曲创作
-
描述:清代的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他编写的《风筝误》、《比目鱼》等剧本,称为《笠翁十种曲》,在当时的舞台上风靡一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其《闲情偶寄》里的词曲部、演习部),则表明了他对戏曲艺术的精湛见解。这些见解,不仅对当时剧坛有很大影响,就是
-
外语教学的重点应是语言本身
-
作者:赖瑜 来源:大学英语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语言运用 功能法 语言结构 语言形式 语义和语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 母语习得 解放思想 发挥学生能动性
-
描述:近一百多年来外语教学法大约每20到25年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化。19世纪末开始的直接法是对统治了外语教学2000多年的翻译法的批判和否定。2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阅读法。这种方法在美国特别盛行,几乎成了当时最主要的方法。20世纪40年代...
-
作家应是语言规范化的模范
-
作者:叶永烈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规范化 规范问题 夏丐尊 语文建设 叶圣陶 西方语言 文学语言 作文 作家 无标点
-
描述:不合规范,读者看不懂,也就影响了作品的社会效果。作家“犯规”,往往并不是由于不懂文学语言的规范引起的。当年,叶圣陶、夏丐尊先生主编的《中学生》杂志,开设了“文章病院”,“入院”的“患者”都是中学生的作文。作家跟中学生不
-
模糊语言的运用原则与美学特征
-
作者:杜文霞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糊语言 弹张性 联想性 联想 含蓄
-
描述:模糊语言的根本特征是语义的弹张性与内容的联想性。模糊语言的运用原则、修辞效果、审美特征等都是围绕着这一特征进行的。语言交际目的的准确性原则是使用模糊语言的必要条件。联想是模糊语言的修辞灵魂,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