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即理:阳明心学对《牡丹亭》情理关系的影响
-
作者:丁芳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
描述:成的哲学转向深有关系。心学主张本心至善,反对视理与气为对立存在的两物,以致客观上为"恶"的存在提供论证。在心学学者看来,未迁于外物、发乎本心的真情、深情即是纯善的,情与理乃"为物不二"的关系,情即理
-
中芭《牡丹亭》惊艳墨尔本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蒋山
3月15日,中央芭蕾舞团可谓双喜临门:中芭回到两年多前成功演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福地——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成功首演了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这是由中澳两国政府共同举办的澳大利亚
-
《牡丹亭》中“陌生化”效果之探究
-
作者:白卓让 来源: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传奇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热爱青春、追求自由的经典女性形象,其中人性解放和女性觉醒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剧作在创作语言、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都体现出
-
《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
-
作者:张嘉欐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
描述: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翻译比较研究
-
作者:刘庚玉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略,对《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中文化意象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译者对的文本内容理解以及文本中文化意象的处理上所表现出的不同见解和视角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
《牡丹亭》的悲情艺术分析:从冷色调词语及意象的重复谈起
-
作者:雷晓春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情 悲情 词语 词语 意象 意象 重复 重复
-
描述:抒情悲剧。
-
汤显祖《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描写
-
作者:王小琴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戏曲创作 戏曲创作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临川 临川 至情 至情
-
描述:》,合称"川四梦"或"玉
-
舞剧《牡丹亭》美国遇热
-
作者:孙宇挺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舞剧 舞剧 艺术团 艺术团 杜丽娘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演出 演出 林肯 林肯 新闻周刊 新闻周刊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 美国人 美国人
-
描述:纽约哥伦布大道上,美国人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中国400年前的《牡丹亭》与同时代的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并排宣传杜丽娘借助"威亚"跨越时空、穿越生死,飘荡游走在人间与地狱;杜丽娘、柳梦梅穿着红色
-
挑灯闲看牡丹亭
-
作者:李新华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 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 灯具 灯具 仕女 仕女 灯柱 灯柱 清末 清末 古董 古董 收藏 收藏 线条 线条
-
描述:出仕女伤感寂寞的闺怨情怀。上面的灯壶上,用秀美而有力的行书刻写
-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