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77)
报纸(1667)
图书(72)
学位论文(60)
会议论文(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34)
地方文献 (167)
地方风物 (33)
非遗保护 (19)
宗教集要 (12)
才乡教育 (11)
红色文化 (11)
文化溯源 (8)
按年份分组
2013(222)
2012(307)
2011(356)
2010(315)
2009(227)
2002(43)
2001(66)
1999(45)
1998(46)
1989(32)
按来源分组
中外管理(6)
中国企业家(6)
中国产经新闻(2)
中国工商报(2)
医师报(1)
黄海晨刊(1)
半月谈(1)
开放潮(1)
南方经济(1)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1)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虽不能给党、给这身警服增添多少光彩,但起码不给党、给这身警服抹黑!”牺牲前,彤这样说。 彤,男,1967年出生于江都宜陵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89年6被江都公安局录用为合同制民警
汤显祖“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作者:何玉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
临川梦戏曲接受史研究
作者:高嘉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川  接受美学  汤显祖  戏曲接受 
描述:對乾隆時期花雅爭勝背景下,《臨川夢》之應對方式及其產生之演出變革。第四章探討《臨川夢》在民國的接受情形,探究《臨川夢》之譯本及各種創的研究角度角度。同時為符合現當代民情與觀眾口味而作的演出改動
想起了汤显祖的“香”准则
作者:暂无 来源:泰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海陵区罡杨学校 袁来红 “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的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一生以 “香”为律己准则,传之于后世。所谓“香”,即: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
从“临川梦”看汤显祖的社会理想
作者:朱蓓蕾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梦”  汤显祖  社会理想  社会学  才情 
描述:道哉!明确提出有情之天下与有
“临川梦”集结上演的文化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梦”  文化意义  《上海戏剧》  上海昆剧团  汤显祖  戏剧家  发展史  文章 
描述:荣广润在《上海戏剧》(2009.3)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上海昆剧团将中国最伟大的古典戏剧家汤显祖的全部“临川梦”集中上演(2008年12月底演出),这在昆曲的发展史上是罕见的盛举,自然
在焦灼中寻求心灵的归宿:王英琦散文精神嬗变论
作者:马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英琦  王英琦  焦灼  焦灼  散文精神  散文精神  嬗变  嬗变 
描述:苦苦求索的历程。 对此,本文从三方面展开论述:一、热切奔放——民族主义情感表达。最初,生活和事业上的“曾经沧海”让作家走向旷野,书写了从西双版纳到南国花城,从西北漫漫荒漠到东北白山黑水的见闻感受。为辉煌历史在今天的失落而焦虑而悲叹。二、率真直露——女性主体意识呈现。80年代中后期王英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身为女性,王英琦一方面对女性的生命经验有着深刻切身的体悟,一方面对女性的主体命运进行悠远的思考,以自己特有的言说方式呼唤女性要“美丽的活着”。三、凝重幽远——人生终极意义求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英琦由对女性主体存在价值的思考,更多转向对文学和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探索上。她冲破一切生存假象和表面困厄,确立了抗拒尘俗的决绝姿态和求道殉道的终极信仰相统一的启蒙救赎的人文立场。 王英...
“临川梦”齐现上海滩 上海昆剧团“临川梦”系列演出
作者:朱锦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梦”  上海昆剧团  演出  上海滩  中国文学史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记》 
描述:2008年12月底,作为庆祝建团30周年的收官之作,上海昆剧团跨年推出临川梦系列演出。临川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4部传奇,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明朝文学戏
环境税应是税源而非财源
作者:马岚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环境税  经济增长模式  税源  财源  消费结构  企业  消费者  违法行为  税率  转变 
描述:环境税应是税源而非财源
彩笔题《玉簪记》
作者:越石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玉簪  牡丹亭  昆曲  昆剧  彩笔  博物馆  华文  艺术  作品 
描述:挑选<玉簪记>,是因为它是昆剧生旦戏的代表,是最能表现昆剧表演精深之处的作品.尤其是岳美缇和华文漪的<玉簪记>,他们的每一个配合都可以说是丝丝入扣,我敢说这是昆剧艺术的登峰造极.--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