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新世纪《牡丹亭》传播研究述评
作者:曾琪 黄建荣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  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受众  受众  汤显祖  汤显祖  演出形式  演出形式  新世纪  新世纪  文本  文本  白先勇  白先勇 
描述:进入21世纪,戏曲界一个热点事件是白先勇先生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巡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使得看《牡丹亭》、谈昆曲成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时尚。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作者:朱伟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  汤显祖  汤显祖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阅读视野  阅读视野  士大夫文人  士大夫文人  价值与意义  价值 
描述: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
论明传奇「画中人」的情节结构:以《牡丹亭》、《梦花酣》、《
作者:陈家莹  来源: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  牡丹亭  梦花酣  画中人  情节结构 
描述:画中人」本事,并以画像的绘制、收存及重现为主轴,分析三部传奇之情节结构。
论《红楼梦》的戏曲及曹雪芹的文学观念和悲剧精神
作者:高永江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悲剧精神  文学观念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国古典戏曲  汤显祖  小说  戏剧活动 
描述:,重大事件(如元春省亲)等等,还有小说里的人物在各种日常生活提到看过听过的戏曲曲目,一共有三十几部戏,其中有《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长生殿》等优秀剧目。
青春版《牡丹亭的吴江身影
作者:史光  来源:吴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青春版《牡丹亭本第一出“冥判”与地府胡判官对话的演出瞬间。(思思摄) 台上水袖翻飞,台下如痴如醉。昨晚,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员们凭借精湛的表演,把现场的观众带
芭《牡丹亭》惊艳爱丁堡艺术节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3日晚,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牡丹亭》首演,拉开了今年爱丁堡艺术节的序幕。演出的大幕刚一落下,
日版《牡丹亭》票房已过千万元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翟群)5月5日晚,由著名日本歌舞伎“女形”(男旦)演员、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与苏州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共同演绎的日版《牡丹亭》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昆剧之路”——中国昆曲艺术
牡丹亭花园意象的构造方式
作者:杨亿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花园  花园  意象  意象  叙事空间  叙事空间 
描述:在《牡丹亭,花园是一个特殊的叙事空间和不断出现的意象。花园意象是一种包含了整体意象和意象载体的双重结构。在梳理归纳作者在文本有关花园意象的描写行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文本运用片段化描写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及“至情”理论
作者:丁婉  来源:华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至情”理论  “至情”理论 
描述:人间、梦境相通,生、死相通,体现了他的"至情"理论,"情"与"理"的斗争,正是作者向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挑战的表现。
明清二梦,异曲同工:从《牡丹亭》到《红楼梦》
作者:裴雪莱  来源:山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林黛玉  中国古代  封建专制  爱情  现实主义  明清  汤显祖 
描述:。她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写梦,两位贵族少女的婚恋之梦。"二梦"都产生于梦魇纠缠着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