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怨——释钱钟书的《诗可以怨》
-
作者:陆文虎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王安石 韩愈 诗可以怨 文学主张 作家 戴震 原道 钱钟书 伤痕文学
-
描述:中国古代的文章,有一种“原”体。以“原×”为题,对某事物推它其本原,而加以论述,较著名的有唐韩愈的《原道》、《原毁》等五原,宋王安石的《原过》、清戴震的《原善》等,皆额为后人传诵。我读钱钟书
-
从《王安石杂诗》卷看鲜于枢的书风
-
作者:楚默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杂诗 书风 用笔 赵孟 书法思想 行草书 作品 元代 线条
-
描述:。其实鲜于枢长赵孟頫8岁,其书作,一直受到赵孟頫的推崇,鲜死后,其儿子鲜于必明持父
-
人·自然·诗——读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
作者:巩本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与自然 艺术表现手法 山居 山水自然 杨柳依依 生机盎然 南京 两山 和谐
-
描述:的诗人,朦胧之中,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是在友人舍中,还
-
论马祖常之诗文与虞集等人之唱答诗——兼论元代中期文风
-
作者:张文澍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西域 雍古部 马祖常
-
描述:贯等当时一流作家与他的唱和之作,勾勒出马祖常的创作个性及与其他身处元代中期的作家所共有的文风共性。
-
袁桷与元诗四大家交游考:袁桷与虞集
-
作者:封树芬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诗四大家 虞集 墓志铭 元代 诗文唱和 翰林院 学士 卿大夫 京师 儒学
-
描述:袁桷是元代中期文坛上一位重要的文人。元代大德、延祐间,袁桷与以虞集为代表的"元诗四大家"共事一朝,相互唱和,共同推动了元文坛"盛世之音"的到来。历来谈及元诗,一般均以"元诗四大家"为代表,其它诗人很
-
怀疑与信任:清代地方官员司法权威的构建:以刘衡所著“官箴书
-
作者:杜金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怀疑 信任 司法权威 刘衡 “官箴书”
-
描述:无法信任这些辅助人员;另一方面,吏役的各种恶行,导致了民众对吏役的不信任,进而对官员的不信任。在刘衡看来,州县官员既要重塑自身的形象。又要对书吏、衙役、门丁等人实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同时也应疏通官民之间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和认同,重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威。
-
人生何处不可休
-
作者:羽清雪 来源:发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人生 目的地 风雨 黄州 王安石 游览 历史悠久 放下 法
-
描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曾写过这么一桩事:当年他寓居喜佑寺时去游览松风亭,一路行来疲乏不堪,望望目的地还远远地在前面,他感到累得要命,心想,什么时候才到啊?忽而一转念,想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
不在梅边,也不在柳边
-
作者:许冬林 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诗
-
描述:不在梅边在柳边,《牡丹亭》里的句子,说的是姻缘。 《牡丹亭》十四出“写真”里有那么一节,杜丽娘给自己画好了画像,又自提了笔,在画边题了几句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意思是,她自己
-
王安石的诗作与佛禅之关系研究
-
作者:刘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 佛
-
描述:之关系研究。笔者首先探讨了诗与禅的关系。诗属文学,禅属宗教,虽然二者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却都重视精神层面,都重视人的内心体验,重视妙悟、启示和象喻,因此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双向
-
晏殊诗词比较研究
-
作者:连超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诗 词 比较研究
-
描述:时空结构上,诗词皆有线性结构的作品,一些词还采用了环状结构;诗侧重于空间上的转换,词则倾向于时间上的对比。情景结构上,诗词皆有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之作,词中抒情的成分更多。抒情方式上,诗词都侧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