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
描述:的叙事结构上还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能。
-
艺术·梦想·坚持 姜鸣-张军大型对话励志讲座
-
作者:姜鸣 张军 于其多 来源:创意设计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牡丹亭 工艺美术专业 大型对话 表演艺术 主持人 昆曲 艺术中心 传统工艺美术 职业学院
-
描述:2010年上海世博期间,朱家角百年课植园内,昆剧王子张军与音乐家谭盾联袂推出的实景园林版《牡丹亭》,将昆剧以别样的方式唱响。突围传统镜框式舞台,昆剧的古典挟襄着跨越时空的现代;每当日头将落,课植园里,蝉鸣风吹雾动,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戏里戏外,历时与共时同演。
-
《刘绍荟现代重彩艺术》大型画册出版
-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云南现代重彩画派创始人之一、桂林师专美术系教授、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桂林中国画院院长刘绍荟先生大型画册《刘绍荟现代重彩艺术》首发式和研讨会,日前在桂林举行。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历经两年精心筹备出版
-
收藏佛教艺术的内在精神 (下) ——惠州天缘电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在这个参访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位法师或居士给您留下深深的印象?
吴宏:有的。比如说像济群法师,我们交流过一次,我觉得他真是非常非常的难得,非常优秀。我们喝过一次茶,实际上不算是正式交流,是一次非正式交流。大概那次喝了四个小时的茶,这个事儿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是随时你要想到那个时候,你都能够记
-
收藏佛教艺术的内在精神(上) ——惠州天缘电
-
作者:张菁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听说您对佛教收藏品特别感兴趣,然后还从海外请回了很多佛教文物,您为什么会对佛教收藏品这么感兴趣呢?
吴宏:是这样子的,因为我们刚开始收藏东西的时候,是从雕刻开始收藏的。当时收藏一些木雕什么的,后来逐渐的才去收藏瓷器,然后从瓷器又喜欢到字画、青铜器,最后才到佛教美术,它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佛教
-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比较研究:以《牡丹亭》和《罗密
-
作者:熊晓林 来源:文学与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比较 比较
-
描述:讨二者的戏剧艺术特色.
-
导演手记:新编《临川四梦》的艺术定位
-
作者:谢平安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定位 导演 艺术风格 新编 观赏价值 创作 东方
-
描述:连。本刊记者特邀新编《临川四梦》的导演谢平安、编剧黄文锡、作曲程烈清,分别从他们的角度谈谈《临川四梦》编排幕后的构思与故事。
-
李瑞清艺术教育思想哲学诠绎
-
作者:孙红阳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艺术教育思想 教育救国 传统哲学 以人为本 理论与实践 哲学观点 三个方面 现代美术教育 教育家
-
描述:花卉,山水师法原济、八大山人,花卉宗恽南田.但促成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其兴办新学,"兴学育才"、"兴学强国"及改革美术教育的办学主张与教育思想.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晏殊《蝶恋花》赏析
-
作者:胥刘杰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凄婉深挚,——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赏析沉郁悲凉
-
作者:嘉树 来源: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极好,父亲去世后他仍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直到四十岁左右因支持好友反对新法而被牵连入狱,“遂陆沉于下位”。到老年晚景凄凉,衣食堪忧。黄庭坚给《小山词》作序,说他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总而言之,就是说晏几道不趋炎附势,不懂得顺应时代,不会理财,不够精明,又太过相信别人,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 经历了大富大贵而后潦倒,所以晏几道对世事变幻,转眼成空的体会很深。他在为自己词集所做的序文中写道:“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垅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这篇小序十分优美凄婉,它要表达的感情与下面这首词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看起来,词写的是某一次聚散,而序中表达的却是一场大的人生的聚散。回想起当年一起持酒听歌的人,或病卧在家,或已离世,真觉得光阴易逝,前尘如梦,一切都恍然成空了。 起句便是描述,“醉别西楼醒不记”,西楼是当时欢聚之地,楼中必有相聚的人,酒醉离开,词人醒了之后便浑然忘记。岂是真的忘记了呢?只不过此等“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过去不可重来,所以干脆付之于“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这句一直是我喜欢的,因为它的平白如话,有时候最深沉的感情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昨日的欢聚,今日的“不记”,就如同春梦秋云一般飘忽不定,不可捉摸。而“春梦秋云”指的也就是那些如幻如电的昨梦前尘,包括“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也包括“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 而“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一句,更是能表达出愁绪之深。已是斜月半窗,而人还未能人眠,承接前句.也是因为想着这人世间的聚散无常,令人怅然。而画屏却悠闲地将一片吴山的苍翠展现眼前,更添思绪。一个“闲”字,显得这一片画屏翠得多余,也表达出不眠人的无聊。无聊而暗恼画屏,因为人的聚散总是随着世事流转,不能如同这画屏中的吴山般一直苍翠葱茏下去。 捡拾从前,那一场欢聚,只余“衣上酒痕诗里字”。衣上酒痕,是醉酒欢聚的证据,而“诗里字”,应是为当日的欢聚所作,也是小序中昔日“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的“狂篇醉句”。当日欢聚之宴已散,当日欢聚之人已去,空余衣痕酒字,故看着此“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欢宴已远,深夜无眠。不能说自己“自怜无好计”,也不能说自己“夜寒空垂泪”,只好托于红烛,说“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这仍是凄凉之意。 这首词写别后孤独,却更多地感慨于往昔欢乐易逝、今夜孤寂难遣和明日重聚的无望,因此感情沉郁悲凉,非常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