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5)
报纸(54)
图书(6)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5)
地方文献 (35)
红色文化 (1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44)
2013(27)
2012(37)
2011(36)
2010(27)
2009(23)
2007(33)
2004(16)
1999(17)
1998(5)
按来源分组
美术观察(9)
诗选刊(3)
读书文摘(3)
社会科学战线(2)
文艺争鸣(2)
中国油画(2)
科教文汇(中旬刊)(1)
花城(1)
乡音(1)
文化月刊(1)
陈容画龙今存作品及其生平的探讨——兼与铃木敬先生等商榷
作者:林树中  来源:艺苑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水墨画  省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  兴隆洼文化  内蒙古敖汉旗  比较研究  意识形态  朱思本  中国绘画史 
描述:陈容画龙今存作品及其生平的探讨——兼与铃木敬先生等商榷
谈谈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华子良传奇》作品讨论会上的讲话
作者:马识途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文学  通俗文学  讨论会  社会主义文学  作品  刘绍棠  传奇文学  通俗小说  文艺界  马烽 
描述:如何看法,如何对待。
正觉寺--老舍的私塾
作者:舒乙  来源:燕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正觉寺--老舍的私塾
老舍纪念室在京建成
作者:徐波  来源:台声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珍贵照片  为纪念  学生时代  高尚的人  海内外  刘绍棠  吴祖光  于光远  市政协 
描述:。室内收存了老舍学生时代、英国之行、抗战时期、赴美讲学和新中国成立后的100张珍贵照片和资料。
回眸老舍——《正红旗下》改编的前前后后
作者:李龙云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红旗下》  长篇小说  周作人  汤显祖  北京人艺  祖国大陆  吴晓铃  人生态度  《牡丹亭》  清明上河图 
描述:1985年,于是之在北京人艺接待两名海外作家,命我作陪。交谈中间,对方提到海外文化界留意到的一个现象,即:祖国大陆,现代文学史上曾经比较活跃的那些作家当中,1949年之后写作最勤、著述最丰的当属老舍
诗文拾趣(十一)
作者:暂无 来源:学习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赵景深  老舍  戏曲史研究专家  中国  作家  生平事迹 
描述:舒同给陷害者的“新年贺词”;赵景深与老舍的通信。[第一段]
《正红旗下》李龙云与老舍的心灵对话
作者:孟小曼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红旗下》  心灵对话  老舍先生  龙云  汤显祖  横眉冷对千夫指  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知识分子  承认失败  精神意义 
描述:老舍先生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不知是否还牵挂着他最心爱的作品《正红旗下》的命运;当话剧《正红旗下》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不知李龙云先生是否感到已可告慰老舍先生以及英若诚先生的在天之灵
茶文化,就是要炒
作者:胡柯  来源:小康(财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文化  老舍  茶馆  茶马古道  功夫茶  牡丹亭  中国茶叶  杜丽娘  表现形式  茶马交易 
描述:地啜上一口清茶,似乎就能将曲和茶一起喝下去,变成灵魂的一部分。
联想方法例谈
作者:顾年新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想方法  观察对象  王安石  水藻  投射  白杨树  主体  老舍  移情  精神 
描述:一、移情联想主体的感情投射到观察对象里面而产生的联想。例如: ①天儿越晴,水藻就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老舍《济南的冬天》) ②一水护田
人名诗古今谈
作者:丰家骅  来源:寻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人名  权德舆  王安石  姓名  古今  谐音  古人  杂体诗  老舍  现代人 
描述:。”时人认为人名诗始于王安石。宋人笔记(《逦斋闲览》(《墨客挥犀》等书中还记载了一则《诗谜》,内藏四诗人姓名,也说“为王丞相所撰”。所以始于王安石之说影响很大,人们谈起人名诗,就会联想到王安石为此中高手。 2.创自权德舆 叶梦得虽然记载了宋人对人名诗起源的流行看法,但自己并不认同。他说:“余读《权德舆集》,其一篇云:‘蕃宣秉戎寄,衡石崇位势。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则德舆也尝为此体。”(《石林诗话》卷上)全诗二十句,共藏了二十位古人姓名,如以上诗句中的宣秉、石崇、纪信、张良、符生、展禽、直不疑、支离疏。他认为人名诗当创自权德舆,并获得后人的赞同,如赵翼说:“唐人已创此体。”(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四《以古人姓名藏句中》)成为最有权威的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