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世的才是美的:――读《王安石》札记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同门学长万斌生君赠我新作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尚未来得及细读,又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省人民出版社、省社科院组织的出版座谈会,斌生嘱我作文评论,我不敢,我向来认为,只有时间才能对一篇作品、一部著作作出公允的评价。个人学陋,妄为评说,那是不负责任的。当然,直觉,第一印象总是有的。作为读书笔记
-
刘绍棠小说对美的追求
-
作者:栾保俊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叫天子 短篇小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知识分子 水芹 社会主义 社会美 契诃夫 作家
-
描述:刘绍棠小说对美的追求栾保俊我们的社会需要美,我们的生活需要美,人们的心灵也需要美。只有美的东西才能愉悦人心,只有美的东西才是本质地反映社会主义,只有美的东西才能使人们感奋起来。我们的作家,曾经有
-
教师,应是美的语言传播者(三篇)
-
作者:杨耀华 来源:北京教育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教师,应是美的语言传播者(三篇)
-
口腔修复工作者应是创造美的使者
-
作者:宋建设 陈颖 来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腔矫形学 修复术 美学
-
描述:口腔修复工作者应是创造美的使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矫形科(050000)宋建设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陈颖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文化修养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观念的更新
-
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美的享受
-
作者:黄芳 来源:考试(教研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造美 引导学生 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 审美情趣 美育 语文课 享受 鉴赏美
-
描述:有义务也有责任使学生获得这种力量,语文课应该而且必须是美的享受。
-
语文教学应是美的语言教学
-
作者:范湘吴 来源:文学教育 下半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 骨干教师 语言教学 新课程改革 艺术修养 学生 语言美 语文教学 语言实现
-
描述:艺术修养,创造课堂教学的语言美。教
-
英雄不完美的谢幕:评项羽之死
-
作者:徐玉宇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谢幕 英雄 历史人物 李清照 王安石 毛泽东 司马迁
-
描述:项羽这一历史人物,自古以来一直倍受人们争议,历代名家对其有褒有贬。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司马迁本人对项羽的评价也是有誉有毁:夫秦失其政,陈涉首
-
语文学习应是感受美的旅程
-
作者:郭彩羡 来源: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学习 语文教学 感受美 学生 旅程 素质教育 小学教师 语文课堂 美育教学 发现美
-
描述:笔者在力图将语文课打造成发现美、感受美的旅程的意念作用下,一直致力于探究语文课堂美的教育,现将自己在实践中的做法阐述如下。
-
黄仁宇的价值
-
作者:御夫 来源:新西部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仁宇 西部大开发 “大历史观” 阶级斗争 《万历十五年》 历史人物 文化内涵 王安石新法 《论语》 思维模式
-
描述:平淡淡的一年。正好安息。五六十年代的一拨人,接受的教育中有一门主课,这就是历史。所谓历史,在我的印象中和蟋蟀咬仗没什么区别,领袖有言:“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区别只在于,我们被告知,应当从道义上无条件支持那些总是受压迫的红头蟋蟀。后来为顺应政治的需要,中国历史又简化为儒法斗争,反倒把我搞糊涂了,这使阶级斗争史中一些明显的坏人成了正面人物。可不管怎么变化,历史似于是一门多余而无用的学问,它不告诉你过去,也无法启迪现在,预示未来,它仅提供几个八股思维模式,一大堆抽象生硬的概念,犹如布满塑料花草的枯井,有窒息生命的阴渗却无废墟古迹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对那个年代历史学的看法,整整4年,我是靠着小说这个窗口来排遣内心郁闷的。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读到了黄仁宇先生...
-
王安石记体文研究
-
作者:姚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记体文 创作分期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传承 价值
-
描述:法,从总体上把握王安石记体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记体文对前人记体文的开拓创新之表现,明确其在记体文发展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