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与王安石诗歌研究
作者:宫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研究 
描述:创作的启发和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佛与宋诗的关系提供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王安石的一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他出生在一个佛教世俗化的时代,自幼家乡佛教氛围浓重,成长过程中
山散考
作者:陈友冰 钱德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含山县  相对高度  中学  十三年  华山  阳山  马山  至和元年 
描述:近几年来,外地不断来信询问褒山的有关情况,为了搞清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最近,我们伙同含山县教育局、褒山中学的几位同志到褒山作了一些考查,现将考查的情况整理成这篇“散考”,以飨询者并就正于高明。
王安石的诗与钟山诗
作者:陈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钟山  晚年  佛理  主导地位  叶梦得  诗歌风格  诗话  创作 
描述:熙宁九年(1076)七月,王安石罢相以后知江宁府,后寓居金陵钟山,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岁月。他的政治生涯似乎是以新法推行的失败而告终了,然而就其思想和创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蜕变期。
《牡丹亭》和明代狂风潮
作者:王树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思想  牡丹亭  宗教  浮屠  汤显祖    信仰  艺术态度  自性 
描述:术造诣以及作者创作该剧的哲学依循、各种思潮、流派的影响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不少论者虽也看到佛对于汤氏其他剧作的影响,但佛对《牡丹亭》的浸润,尤其是明中叶掀起的那场“狂”风潮,对于这部名作
北宋诗风形成的因佛缘
作者:王树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才学为诗”  “公案”  北宋  苏轼  以文字为诗  王安石  诗风  禅宗  南宗  诗歌创作 
描述:均可从如上三方面得到体现。然而,宋诗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佛,亦受病于佛,北宋禅家那种“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舌”的病,也使得宋诗因对语言形式的过分纠缠而自病、病人。
和王安石一起游褒
作者:张建平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山记》  王安石  课堂实录  中学  语文  课堂讨论 
描述:《游褒山记》一课。在疏通字词、通读全文之后,我告诉学生: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和王安石一起游褒山,怎么样?当然,我们一边游山,一边还要揣摩课文的立意选材。
山上谜对谜
作者:高扬  来源:故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瑰丽  景色  北宋  险情  道路  欣赏  山洞 
描述:北宋年间,一天,王安石约着几位诗友去游褒山。他们举着火把进了一座山洞,洞中的道路崎岖难行,处处隐藏着险情,可是他们鼓起了勇气,欣赏了洞中瑰丽神奇的景色。出得洞来,王安石感慨万分,制了一个字谜让诗友
评王安石晚年
作者:毛建军  来源: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描述:王安石晚年大量创作诗,其自有社会政治原因,更有王安石个人方面的因素,这些晚年创作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谓“自成一体”。
浅析王安石诗中的色彩运用
作者:金凤玉  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直接色彩描写  直接色彩描写  间接色彩描写  间接色彩描写 
描述:运用,尤其是他晚年的诗,诗歌中直接的色彩描写变幻多端;同时间接的色彩描写也耐人寻味.
南宋元明清初曹洞
作者:蔡日新  来源:甘肃民族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曹洞宗  中国  宋代  清代 
描述:南宋元明清初曹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