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虞集诗学研究
作者:何云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虞集  诗学  诗歌创作  宗唐复古  性情之正 
描述:诗歌教化讽谏、颂扬盛世的社会功用作用。但是,作为一代文宗,虞集追求“宗唐复古”以得“性情之正”的诗学理想。在其通达的诗学主张影响下,虞集的诗歌创作众体兼备,风格多样,数量颇丰,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联系虞集所处社会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力求对虞集的诗学作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汤显祖“二梦”研究
作者:付红霞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二梦”  艺术价值  思想价值 
描述:祖不写其他作品,一部《牡丹亭》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不然。“二梦”并非《牡丹亭》的次篇,而是《牡丹亭》的继续和发展。从语言结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艺术成就等各方面来评价,“二梦”均可称得上是两部成功的传奇作品。本文将“二梦”放置在万历朝大的社会背景中,结合汤显祖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二梦”的生成、传播,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期获得对这两部作品更为深刻的认识。 论文主体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主要对汤显祖“二梦”创作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作一概述,主要论述万历年间传奇创作的兴盛,并简要分析其繁荣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二梦”正是万历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新思想异军突起下的产物。 第二章主要结合汤显祖的人生阅历来考察“二梦”,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坎坷仕途与“二梦”的情节;师友交游与“二梦”的价值取向;出世入世与“二梦”的思想倾向。总体来看,汤显祖在创作“二梦”的过程中,融入了众多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的人生体验。 第三章主要分为两方面来论述:一是将“二梦”与魏晋、唐、元、明各时期相同题材的小说、戏曲进行对比分析,以“二梦”对前人作品的因袭与创新为切入点,来探讨“二梦”的艺术成就。二是将“二梦”与汤显祖个人前期作品进行比较,对文本进行较为细致、深入地解析,从而体现出“二梦”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法,以及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主要讨论“二梦”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以及推动其传播的多方因素,包括晚明刊刻业的发展、众多文人的评点、臧改本与冯改本的出现,以及“二梦”的舞台演出,尤其是昆曲演出。旨在通过传播的视角,更加充分地领略“二梦”的艺术魅力。
汤显祖诗歌戏曲比较研究
作者:朱亚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全集  临川四梦 
描述:上的特点有所揭示。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从情志合一方面比较汤显祖诗歌戏剧创作中的相同之处和异同之点。汤显祖的诗论给传统的言志缘情注入了情感的生命活力,那些忧国怜民之作、思家念亲之篇、眷恋朋友之章、壮志难酬之吟无不表现着情志合一的特色。汤戏曲虽以“至情”论而闻名,但也不乏对志的高扬。他戏曲中对志的高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理想,婚姻观念,封建孝道。 汤显祖的诗歌戏曲创作,都能将情和志统一起来,但由于传统文人的体裁意识,情和志在两种文学体裁中各有侧重。在诗歌里,更多的是以志统情,志因情发,情动于中而外化为言志之诗,所抒之情都是雅正的,合乎儒家礼义规范。戏曲则是以张扬情感,特别是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儿女私情为总主题,志只不过是情之补充,或情的一个并不重要的方面点缀穿插于情海之间...
《能改斋漫录》研究
作者:曹家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笔记  吴曾  《能改斋漫录》 
描述: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该书所记唐宋文学史料尤多,对于唐宋文学史之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除史料价值外,该书又多考据,并阐述作者自己的学术意见。故《能改斋漫录》一书极具学术价值
李觏诗歌创作研究
作者:欧婷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诗歌  历史定位 
描述: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与李觏诗歌创作实绩并不相称,李觏诗歌创作研究还有进一步开拓的学术空间。本论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李觏诗歌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以期确立李觏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
汤显祖散文研究
作者:苏彤彤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文学  汤显祖  散文观  散文创作  艺术特色  文学地位 
描述:抒情小赋、大赋和一些讽刺赋别具特色。他的尺牍作品,对政治的关注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便是一些论文论学的书信较有特色。汤显祖的序、记、题词等其他散文作品也十分优秀,值得后人对其研究。汤显祖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术问题研究》2009年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问题研究  福建省  盈余管理  总目录  比较与对策  汤显祖  地区经济结构  理论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  学术 
描述:《学术问题研究》2009年总目录
汪藻及其四六文研究
作者:施懿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六文  宋四六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宋代  舍人  生平  二十年  特色  张邦昌 
描述:汪藻四六文"游乎苏、王之间",可谓"集大成"者:一方面承继苏轼的散体四六行云流水的风格,语言明畅,气机灵动,自然流畅;另一方面又承继王安石四六"谨四六之体"的做法,製作得体,对仗工整,不出四六文写作之常格。这样,汪藻四六就兼具北宋四六两派的优点,成为南宋四六的典型代表。北宋四
明代文学思想研究浅议:以胡应麟文学思想研究为例
作者:李思涯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  文学思想  思想史  胡应麟  博学 
描述:本文以胡应麟的文学思想为个案,从理论上探讨明代文学思想研究的问题。胡应麟文学思想可以补充思想史的论述。如此一来,文学思想研究既不是把思想史作为背景来考察文学观念,也不是把文学仅作为历史材料来讨论思想
2006年中国古代戏曲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李慧 蔡雨燕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  大学学报  教育学院学报  论文索引  中国古典戏曲  国际学术研讨会  戏曲艺术  汤显祖 
描述:戏曲史总论中国戏曲源于印度梵剧说再探讨/孙玫//文学遗产,2006.2中国戏曲文学的产生/田仲一成何培忠//国外社会科学,2006.3民间小戏起源与艺术特征的人类学解读/董斌魏建林//社科纵横,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