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注重设问艺术 培养问题意识
作者:祁秀玲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设问  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  根本原因  求知欲  学习过程  教学论研究  王安石 
描述:互动中,在于学生能否积极思维,善于质疑发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问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设问,才能使学生快速积极地进入语文问题情境之中,从而逐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女性意识
作者:顾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从人性的高度探寻女性的生存处境,又从女性的角度呼唤人性的解放。《牡丹亭》是其“至情”思想最光辉的结晶。本文试图探究其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对汤显祖
论晏殊词的生命意识
作者:刘铸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生命意识  及时行乐 
描述:晏殊词清丽淡雅,温蕴秀洁,但雅致里不乏闲愁,和婉中满是嗟叹。他愁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他叹离多会少,欢娱无多,处处透露出无可奈何的生命意识
花园内外,阴阳两界--试论《牡丹亭》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的分
作者:李舜华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花园内外  花园内外  阴阳两界  阴阳两界  男性与女性  男性与女性  情与非情  情与非情 
描述:二元世界:男性与女性、情与非情。二者间的矛盾统一突出了男性主体对传统(男性)价值体系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执著、愤懑、荒谬、空幻的情感历程。《牡丹亭》由此成为折射时代意蕴最精致的文本
花园内外,阴阳两界——试论《牡丹亭》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的分
作者:李舜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花园内外,阴阳两界——试论《牡丹亭》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的分
'临川四梦'的梦幻意识情的哲学
作者:蔡莉莉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幻意识  梦幻意识      紫钗记  紫钗记  牡丹亭  牡丹亭  南柯记  南柯记  邯郸记  邯郸记 
描述:论文由"时代母体的孕育"、"'四梦'梦幻意识论"和"情的哲学"三部分组成.
从《西厢记》和《牡丹亭》看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曾效葵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崔莺莺  崔莺莺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描述:《西厢记》中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中一个勇于反叛、敢于向封建势力宣战的经典形象,她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最初觉醒。《牡丹亭》中杜丽娘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求,认为女人天生
解读《牡丹亭》中女性主体的觉醒意识
作者:胡广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觉醒意识  女主人公  爱情  女性形象  梦境  大家闺秀  性格  人性解放 
描述:价。《牡丹亭》虽然以文词典丽著称,但是文中杜丽娘
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女性  意蕴 
描述:中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
作者:张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装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审美意识  人物形象  传统戏曲  观众  审美价值  人物性格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描述: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张艺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戏曲服装也经过漫长的岁月成为国之瑰宝,并且大放异彩。这一切都是由于许许多多的服装设计者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注入新的审美意识,使其艺术生命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