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
报纸(19)
学位论文(2)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9)
地方文献 (16)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3(6)
2011(9)
2009(4)
2007(5)
2006(1)
2003(2)
1988(1)
1939(1)
1937(1)
按来源分组
十日戏剧(2)
世界遗产(2)
中国戏剧(2)
民间传奇故事 A卷 上半月(1)
党风与廉政(1)
舞蹈(1)
上海戏剧(1)
戏剧文学(1)
海燕(1)
劳动保障世界(1)
从“以情为本”角度看《牡丹亭》和《长生殿》共性与差异
作者:胡珂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情  女性  生死  情与理  文化选择  attach  importance  to  emotion  feminie  life  and  death  cultural  selection 
描述:从“以情为本”角度看《牡丹亭》和《长生殿》共性与差异
性别视角下的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模式研究
作者:景楠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  《牡丹亭》  杜丽娘  生死之恋 
描述:——“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事实上,关于《牡丹亭》与杜丽娘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相对而言,对“生死之恋”模式的研究较少。另外,从整体上把握“生死之恋”的表现形态,并探讨其生成及演变过程
以情格理 生死以之——从杜丽娘看《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
作者:刘瑞昌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对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少女下山失足滚落 相山公园上演生死大营救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6月1日下午四点半,一阵刺耳的急救车鸣笛声打破了相山公园的宁静,一名少女在下山时不慎失足滚落,附近游玩的市民发现并给予救助,相山公园上演了一场生死大营救。 现场:少女满脸是血情况危急“120
刘绍安离故乡践生死之约 新泰市派专人贺模范寿辰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了一个生死承诺,演绎着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 出生在山东新泰市的刘绍安老人,是 经历了抗日战争
战场“生死约”他守了50年抗美援朝老战士刘绍安照顾牺牲战友
作者:暂无 来源:青岛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r\n据新华社电“万一我们中有一人死了,活着的人就要去照顾对方的父母。”当年两名中国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的这个约定,一直被其中一名活下来的战士坚守,至今已有50多年时间。这位坚守“生死之约”的抗美援朝
□本报记者李仲军特约记者王萱□穿越生死的救援——记山东首批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5月13日清晨,山东省首批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队52人乘车飞奔机场。队员多是接到紧急指令赶赴灾区的,很多人连白大褂都来不及脱就跑了出来。 两天抢救200余伤病员  5月13日下午,山东医疗救援队投入都江堰市的救援工作。作为进入该市的外省第一支医疗救援队,他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抢救伤
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作者:孔文峣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爱情  爱情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柳梦梅  柳梦梅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华彩  华彩 
描述:"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夜来闲读《牡丹亭》,字字珠玑入耳让人回想起去年7月的一场演出—广府华彩。第一次听粤剧演唱的《牡丹亭》之"游园惊梦",便是这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