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4)
期刊文章(101)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3)
地方风物 (17)
地方文献 (16)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45)
2012(29)
2010(17)
2009(13)
2008(12)
2007(6)
2006(10)
2003(3)
1991(1)
198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
河北日报(2)
生态文化(2)
新建筑(1)
文学与人生(1)
时事资料手册(1)
成大历史学报(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才智(1)
道德与文明(1)
《牡丹亭》中杜的角色分析
作者:魏淑珠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角色分析  杜丽娘  柳梦梅  戏曲研究  意志自由  李全  情与理  理性 
描述:徐朔方在他校注的《牡丹亭》前言中说杜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所谓正派人物,但又认为汤显祖把他写得正派只是为了用来揭发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还说,虽然杜勤政爱民、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并且视女儿为掌上明珠
林: “中心城市”应是创业者的乐土
作者:马秀莲  来源:商情·鄂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健康以外的产业,“如果时光倒退十年,我会选择开办医院。” 上世纪70年代,他是应城天鹅镇的赤脚医生;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他自立门户开办诊所;最初下海经商,选择医药批发。直到现在被冠以“中国医药民营企业大佬”的称谓,脱离了医生的角色,健康却是一直不曾被剥离的理想。 Q&A Q:从个体的角度来讲,您的“幸福”标准是什么? A:从事一项关乎人类健康的事业,并将这项事业与人生理想结合起来,这让人感到很幸福。 Q:您对现状满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A:我对现状感到满意。但对医改的发展方向感到不安。最大的担忧是医疗机构的潜规则导致的过度用药和滥用药给民众造成的危害会愈演愈烈。 Q:与您到过的其它城市相比,您最喜欢武汉的什么特质,不喜欢的呢? A:我喜欢武汉南北交汇的多元文化,九省通衢的快捷便利。
周礼铸吉金,子孙永
作者:卫松涛  来源:走向世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西周晚期  馆藏品 
描述:(见图1、2)
《牡丹亭》中的杜形象分析
作者:张园园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明清戏剧最高成就之一,其中最让汤显祖得意的莫过于《牡丹亭》.汤显祖通过描写杜丽娘爱情婚姻的追求,表达了他的“至情”理想,又通过杜丽娘之父杜传达了他的政治社会理想.本文试图从杜
《牡丹亭》中杜形象刍议
作者:陈慧颖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形象  形象 
描述:价值。
每个学生都应是教师手心里的
作者:陈美  来源:红蕾(教育文摘)(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技能大赛  影视制作  职业院校  种子检测  数控铣床  心理素质 
描述:谁说奇迹足尖子生的专利?我们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场看到:影视制作、种子检测、模型建造、数控铣床、工程算量……选手们个个自信沉稳,步步为营,机智灵活,体现了训练有素的高超技能和处变不惊、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
建设彰显临川文化特征的生态城市
作者:黄初晨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文化生态  临川文化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党代会报告  生态园林城市  彰显  文化特征  社会经济发展  个性城市 
描述: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赶超发展步伐,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把抚州建设成为现代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名城而不懈努力。11月29日,就报告中的关键词
抚州倾力打造文化生态名城
作者:黄晓波 夏爱帮 鄢玫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文化生态  汤显祖  临川文化  大剧院  旅游休闲  城市品位  体育中心  经营城市  文化设施建设  后花园 
描述:抚州倾力打造文化生态名城
“青春版”视野下的当代戏曲生态
作者:张青飞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版  戏曲生态 
描述:部青春版戏曲出炉。这一现象对当代中国戏曲生态产生了影响。
“男旦”与“女同”:戏曲文化新的生态
作者:陈均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男旦  梅兰芳  大众文化消费  牡丹亭  京剧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念  李玉  文化符号  艺术家 
描述:自电影《梅兰芳》于2009年初热映以来,男旦之名再次成为大众文化消费中的一个频频出场的名词。男旦不仅从以往即使是在戏曲中也稍显尴尬和冷落的位置被凸显出来,而且也成为各种相关力量争夺的目标。譬如,一则随《怜香伴》演出单附送的饭馆广告,也写上了国粹盛宴、中国末代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