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反常合道 奇趣横生——诗学漫笔
作者:李元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常合道  古典诗歌  诗歌创作  苏东坡  艺术经验  艺术宝库  李白  艺术效果  王安石  作品 
描述:”?且让
余靖诗学及其诗之通趣
作者:张海鸥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诗》  余靖  宋代诗学  司马光  《沧浪诗话校释》  《续资治通鉴长编》  王安石  八月至十二月  古籍出版  《武溪集》 
描述:处世审美,皆尚通达,讲意趣,余靖乃开风气者之一,惜尚未引起文学史家重视。本文特论之。 余靖论诗倡通趣,见于《武溪集》卷三《曾太傅临川十二诗序》:“古今言诗者,二雅而降,骚人之作号为雄杰。仆常患灵均负才矜己,一不得用于时,则忧愁恚憝,不能自裕其意,取讥通人,才虽美而趣不足尚。久欲著于言议而莫由也。今龙得罪去朝,守土滨江,同年不疑曾兄惠然 舟见顾。间日共言临川山水之美,因出十二诗以露其奇。其诗皆讽咏前贤遗懿,当代绝境,未尝一言及于身世,陶然有飞遁之想。通哉不疑!不以时之用舍累其心,真吾所尚哉!遂题其将。”古人所谓通,是人生哲学,是生命的智慧状态,是生存的审美境界,于诗而言,则是诗中的生命意趣。《说文》:“通,达也。”通达常合用,形容人能通晓变化之理,学问贯通古今,阅世、处世达观从容,不固执,善于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易经...
论自得——兼谈宋学对宋代诗学的影响
作者:李春青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得”  宋代诗学  人格境界  宋代文学  孟子  主体精神  宋代士人  话语系统  王安石  艺术境界 
描述:论自得——兼谈宋学对宋代诗学的影响李春青“自得”在宋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在宋代乃至宋代以后的诗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们用这同样一个语词来标示两个属于不同系统的范畴,这并非偶然的巧合
王临川集 下
作者:  王安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王临川集 下
王临川集 上
作者:  王安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王临川集 上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历史  中国  北宋 
描述: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王安石这个人
作者:快乐大叔  来源:党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个人  个人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  悲剧  悲剧 
描述: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变法者在中国历史上多半以悲剧收场,相比之下,王安石倒是基本做到了善始善终。
诗学
作者:龚维英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形式  汤显祖  戏剧家  五彩缤纷  戏剧性  艺术形象  莎士比亚  大视野  叙事诗  关汉卿 
描述:戏剧家应当有广泛的爱好,扩大视野,这对创造艺术形象是有益的。在五彩缤纷的文艺园地中,诗与戏剧的关系格外密切。莎士比亚就写得一手好诗;关汉卿、王实甫的散曲,汤显祖、孔尚任和洪昇的诗词无不驰名诗坛。诗,特别是叙事诗,很多可以演绎成戏剧。所以,英国名作家司蒂文生说:“戏剧是行为的诗”。
论包恢的诗歌理论及其理学底蕴
作者:石明庆 王素丽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诗学  心学  理学  陆学 
描述:包恢提倡自然淡泊的诗歌审美风格和境界,主张天籁自鸣的创作态度,这需要诗人的渐修和顿悟。包恢诗学思想的这些观点是建立在他的心学为主,并综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基础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宋代理学思潮对诗学
“假如我是王安石……”
作者:顾廷斐 王汉江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引导学生  古诗教学  遣词造句  词语  老师  象征诗  执教者  月亮  瓜州 
描述:家的团圆。”听课者面面相觑,不免为执教者捏一把汗。可是这位老师安之若素,将“明”与“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