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6)
报纸(49)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2)
地方文献 (10)
地方风物 (6)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6)
2011(15)
2010(8)
2006(9)
2005(7)
2002(4)
2000(2)
1997(6)
1996(2)
1983(4)
按来源分组
读者(原创版)(1)
新理财(1)
公关世界(1)
故事林(1)
中国劳动(1)
新农民(1)
语文新圃(1)
中国俄语教学(1)
文学界(理论版)(1)
辽宁群众文艺(1)
“教我如何再想他”——作家与书迷
作者:韩望舒  来源:中学生读写(高中)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社会生活  追星族  汤显祖  牡丹亭  文学家  明星  红楼梦  罗隐  作品  情感世界 
描述:当代社会生活中,有一种崇拜明星(名人)的现象,这些极其热心追逐明星的人被称为“追星族”。其实以往也有这种现象,那时的明星首先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文采优美,曾征服无数读者的心,并由此引出许多故事。
句中的易混字
作者:何传跃 蔡静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李白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白居易  刘禹锡  柳永  王安石  六国  梦游 
描述:1.岸、暗、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2.弊、蔽、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考工记》
作者:李亚明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工业技术文献  《周礼》  春秋末期  成书时间  城市规划 
描述:《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成书时间当为春秋末期,出于齐人之手。《考工记》所记工艺分六类二十个工种,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它曾以战国古文的形式流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礼》缺《冬官》篇,以此书补入。
青铜器辞解说(三)
作者:梓溪  来源:文物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铜器  食器  形制  演变  解字  所知  周礼  保温  宋人  宋代 
描述:(二)食器:食器是古人盛黍、稷、稻、梁等熟食的工具,器多有盖,以便保温,盖又可以翻转过来放置,以便盛食物进餐,据现在所知,可分为(?)、盂、盨、豆、簋五种,今分述于下:
却利 反腐倡廉
作者:侯光明 冯序鹏  来源:高校后勤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校后勤  反腐倡廉  王安石  联语  语文  编辑  七绝  成句  专栏  七律 
描述:取宏用精,顾名思义,编撰之落成,工作量之大,望广大高校后勤界同仁多为相助,小吝赐教,俾其“枝叶扶苏”、春华秋实,茁壮成长。
名人结缘牛肴
作者:刘汉琴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肉牛  名人  《周礼》  《礼记》  烤牛肉  中国人 
描述:鼠遁春风至,牛携喜气来。膘肥体胖的肉牛为人们送来了美味大餐。中国人食牛肉的历史可谓十分悠久,早在《周礼》、《礼仪》和《礼记》等古籍书中,就有牛炙食法的记载,可见早在2800多年前,烤牛肉就已成为西周贵族的席上珍肴了。
王安石《卦解》研究
作者:杨倩描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洛书义》、《大人论》、《致一论》等单篇存留。《卦解》是王安石利用《杂卦传》的对卦形式、《彖传》、《象传》的内容并断以己意,对《周易》卦象进行解说,以阐明其卦或卦
幽默风趣的嵌
作者:张国良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幽默风趣  书法家  于右任  王安石  苏东坡  对联  上联  姓名  易君左  胡适 
描述:古往今来连绵不断的姓名,与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对联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幕幕绚丽多姿的奇特的文化景观。尤其是那些不乏幽默与笑谈之类的嵌联,构思独特,富有文采,情趣盎然,耐人寻味。北宋文人王琪和张亢很要好
吴炳川将租金转赠救少年淄博天马金丝鸭蛋负责人将当面转交善
作者:伊巍  来源:鲁中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婉言谢绝了,在他的建议下,这笔租金转给了捐髓救少年付超。“这样朴实的好人太值得佩服了……”今天,得知吴炳
奇妙的戏笔,艺术的卓识——苏轼《次韵孔毅集古人句见赠》赏析
作者:谢桃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诗  王安石  艺术  清代学者  古人  七言  杜甫  文字游戏  古典诗歌 
描述:议论杂以嘲讽,放笔纵意,这是苏诗特点之一,它最能体现苏轼的文学天才与机敏智慧。自南宋以来,苏诗此点备受攻击,但后世诗人却始终望尘莫及。《次韵孔毅集古人句见赠》是七言组诗,共5首,它历来不为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