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80)
报纸(2046)
学位论文(140)
图书(86)
会议论文(40)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92)
历史名人 (1175)
非遗保护 (12)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568)
2012(596)
2011(465)
2010(500)
2009(455)
2008(492)
2007(319)
2006(193)
1982(4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
温州日报(20)
戏剧之家(17)
当代戏剧(16)
文艺研究(15)
文学评论(7)
广东艺术(5)
新世纪周刊(3)
岁月(下半月)(1)
文化学刊(1)
也谈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
作者:李祥林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戏曲艺术  题材选择  剧作家  新千年  民间故事  权力话语  牡丹亭  文化土壤  戏曲现代戏 
描述:也谈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
从《风流梦》改本看冯梦龙之戏曲改编
作者:杨坤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戏曲改编  杜丽娘  风流  古籍出版  传奇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理论  情节结构 
描述:变更其主旨结构、修订音韵格律、对其改名换性而行诸于世,他在《双雄记·叙》中所云:……余发愤此道良久,思有以正时尚之讹,因搜戏曲中情节可观者而不甚奸律者,稍为窜正。年来积数十种,将次第行之,以授知音
德语牡丹亭》 慕尼黑首演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社柏林电由旅德华人戏剧艺术家李亦男编剧并主演的舞剧《牡丹亭——一个童话》21日在德国慕尼黑戏剧宫举行首演并取得成功。这是华人艺术家用德语创作的作品首次在德国舞台上演出。 《牡丹亭——一个童话
20世纪对《南柯记》《邯郸记》研究概述
作者:毛小曼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梦  二梦  本事考证  本事考证  思想倾向  思想倾向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 
描述:20世纪对汤显祖《南柯记》和《邯郸记》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本事考证、思想倾向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研究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而外,还采用了西方文艺理论的新思路。同时,“二梦”研究
牡丹亭》下场诗集唐之研究
作者:陈富容  来源:辅仁国文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下场诗  集唐  集句 
描述:亭〉下场诗的成就,相对的是被忽略了。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分析《牡丹亭〉 的下场诗,便可发现这五十五首集句诗,绝对是汤显祖用心经营之所在,它不但符 合近体诗格律,崭新的诗意也在戏剧中,充分的发挥了抒情
德语牡丹亭》在慕尼黑首演成功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晚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由旅德华人戏剧艺术家李亦男编剧并担任主演的舞剧《牡丹亭——一个童话》21日在德国慕尼黑戏剧宫举行首演取得成功。这是华人艺术家用德语创作的作品首次在德国舞台上演出。 《牡丹亭——一个童话》取材于
试谈戏曲牡丹亭》与王学左派思想
作者:陈虹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学左派  王学左派  汤氏思想  汤氏思想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的这一特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和影响。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沈之争”的曲学背景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沈之争  汤沈之争  音律  音律  曲学背景  曲学背景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
昆曲精华版《牡丹亭》的魅力
作者:孙书磊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精华  杜丽娘  华版  折子戏  服装设计  灯光设计  至情  离魂 
描述:2005年5月18日,为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 予中国昆曲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四 周年,东南大学和江苏省昆剧院联合举办“昆曲传 播月”活动,演出连台本戏精华版《牡丹亭》。在宁 高校师生
崇明岛上又见“牡丹亭
作者:高选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崇明岛  民间艺术  音乐演奏  崇明地区  崇明县  三四十年代  长廊式  群众文化  文化保护 
描述:在上海市进行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崇明县向化镇一批70多岁的民间老艺人在县文化馆业务老师的辅导下,于2004年恢复排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间音乐演奏活动——“牡丹亭”,同年10月1日,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