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389)
报纸(2400)
学位论文(185)
图书(104)
会议论文(6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5)
历史名人 (3205)
文化溯源 (13)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651)
2012(733)
2011(532)
2010(638)
2009(570)
2008(589)
2005(209)
2004(178)
1999(127)
1978(3)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81)
戏剧艺术(70)
社会科学战线(10)
小康(7)
文史参考(2)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1)
管理学家(1)
青苹果(高中版)(1)
团结报(1)
西厢记·牡丹亭 青花典藏 珍藏版
作者:  王实甫  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传奇  戏曲  剧本  中国  明代  杂剧  剧本  中国  元代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 青花典藏 珍藏版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作者:王实甫 汤显祖 洪升 孔尚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时间意识与其文本设计
作者:邓淑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时间意识  邯郸记 
描述:二元對立意識;更利用此二元指稱所形成公眾共同理解的世界,作為「客體對象」得以存在顯現的背景依據。也因此相對於「時間意識」的「意識時間」便有著兩種意義:一是相對自然科學的世界時間,指「無時間計量」的認知判斷,一種「純粹個體存在經驗的想像時間」。這種「無計量時間」的特質有永恆時間的假想,「做夢」最能體現此「假想的永恆時間」,落實到生命當中便是「欲求長生」的表現。第二種「意識時間」的意義則是以存而不論的方式,「暫時」消弭主客體對立分離的界限,此時無法以慣有理性邏輯常態的二元言語,指稱出異己的對象,形塑出自身所存在的世界,而改以「自我意識」為主體,投射欲求所形塑出來的世界時間圖像。本論文所指的「夢」、「夢境時間」是相對於「無時間意識」基礎上的「意識時間」,是虛擬「時間意識」的絕對對比所呈現出來的「無時間意識」,不僅指生理睡眠時潛意識作用所做的夢,更是藉著夢醒後不復存的「虛幻」特質,將依從二元對立相生的虛妄意識所形構出的色相世界類比夢境世界的成形。然而「做夢」是在生命意識的基礎上發生,所以夢終究會醒來,帶著「夢中的意識時間」回到現實二元理性所指稱的時間結構。這
牡丹亭》揭幕艺术节
作者:暂无 来源:I时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揭幕艺术节
红泉逸草 问棘邮草 全
作者: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红泉逸草 问棘邮草 全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作者:赵勇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  文艺复兴时期  莎士比亚 
描述: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两部经典的爱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最具有比较价值。
汤显祖的宾白艺术:以《牡丹亭》为例
作者:陈娟娟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宾白  汤显祖  艺术  填词  北曲  徐渭  南曲 
描述:所谓宾白,徐渭有云:“唱为主,自为宾,故日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既然为“宾”,就不能喧宾夺主,因而相对于曲,古人对宾白要缺乏重视的多,尤其是在元代——“元以填词擅长,名人所作,北曲多而南曲少,北曲之介自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只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似并此数言,亦可略而不备者”。
向世界推介“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陈熙涵)近年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不仅在教材出版、学术出版领域成果斐然,在大众学术普及出版领域也不时有力作推出。在今天落幕的2014上海书展上,由外教社出版的、由中国著名典籍英译专家
汤显祖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妇女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玲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和中国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对他们的比较研究已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受
戏曲《牡丹亭》里湯显祖的大“爱”情怀:汤显祖的爱情进化论
作者:周鑫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情至说"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晚期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其创作的传奇《牡丹亭》声名远著、影响深远.作品中所宣扬的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精神,在晚明乃至今时都掀起了层层波澜.特别是作者奋力讴歌并践行的爱情信仰“情之至”,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