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救教小顽童
作者:吴凯  来源:湛江乡情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救教小顽童
《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作者:刘淑丽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曲史  中国戏曲史 
描述:《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生生死死,真真幻幻——杜丽娘情感世界寻绎
作者:郑尚宪 高延萍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完整地演绎了杜丽娘的情感历程,而成为戏曲史上屈指可数的不朽巨著。本文根据《牡丹亭》的叙事方式,分生前、死后和回生三个阶段,寻绎了杜丽娘情感追求的曲折历程,试图为解读《牡丹亭》提供
情至论与儒、道、禅:[汤显祖]
作者:邹元江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思想史  中国  明代 
描述:汤显祖的“情至”论受到儒家“发乎情”、道家“法天贵真”和禅宗“自性”思想的影响,但对儒家“诗教”、道家“出世”和禅宗“真心一元论”的思想却是存疑的.
道教生命哲学与汤显祖戏剧创作
作者:李艳  来源:求索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生命哲学  道教思想  《邯郸记》  杜丽娘  《阴符经》  自由生命意识  戏剧创作  人本主义  《牡丹亭》 
描述:道教生命哲学与汤显祖戏剧创作
“雎鸠”究竟为何“关关”?——中国古典抒情理论的本原性探讨
作者:李珺平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言志”  “二乐”  诗大序  孔颖达  汤显祖 
描述:对“情”加以限定并拉通情、志、意之间的关系 ,是中国抒情理论本原性探讨的核心问题。“诗言志”虽是古典抒情论的滥觞 ,但“二乐”、《诗大序》以及孔颖达对于志、意、情三个范畴的协调 ,才使汤显祖不着痕迹
从王骥德到李渔: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一条主线
作者:王爱平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理论  汤显祖  沈璟  王骥德  李渔 
描述:明的王骥德和清初的李渔继承了汤显祖、沈璟以来中国戏剧理论的优秀传统,既认真总结了以往的艺术经验,又针对当时戏剧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案,广泛涉及到戏剧的音乐、曲辞、宾白、结构、社会功能等多方
“好(hao)逑”还是“好(hao)逑”
作者:王本利  来源:现代语文:高中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法  高中四册  语文  《牡丹亭》  汤显祖 
描述:“好(hao)逑”还是“好(hao)逑”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作者:李敬尧  来源: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偏向  第四  明代  边行  流传 
描述: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十五出《寇间》:(老、外上)‘明知山有虎,故向虎
汤显祖诗、剧见葡占澳门风情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疏因弹劾大学士申时行,触怒神宗皇帝,由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贬广东徐闻县典史。当年十一月迁谪途经澳门,澳门旖旎的风光、繁荣的景象、淳朴的民风使他诗兴大发。 《玉敬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