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化书──书林漫步之六
-
作者:王牧天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谈化 书林 理性认识 幻中求真 民俗文化 伦理文化 知识与智慧 味外之味 汤显祖 艺术作品
-
描述:谈化书──书林漫步之六
-
古代江左的《白纻舞》
-
作者:王少华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时代 民间歌舞 清商曲 地特产 孙吴 文化形态 风格特色 淮南地区 《舞赋》 汤显祖
-
描述:吴时代,轰动全国的《白鸠拂舞》(《白纻舞》),亦即盛行
-
从关汉卿到李笠翁
-
作者:蔡平 俞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笠翁 关汉卿 王实甫 宾白 汤显祖 曲话 词曲 典型意义 剧情 观众
-
描述: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到李笠翁,这几位戏剧大师的共性大约有这样几方面: 一、他们的剧作都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当时当地的绝响,是一出悲剧式的血泪控诉。在第三折那听了令人心碎
-
氍毹岁月 艺苑春秋——读陈酉名《艺苑春秋》
-
作者:岑桑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氍毹 粤剧 岁月 导演风格 广东戏 戏剧界 戏剧艺术 活字典 汤显祖 位长
-
描述: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任职于广州市文教局文化科,陈酉名同志是这个科室的一位领导。那时他才40来岁,但在初出茅庐的我心目中,他已是一位长者了。这位长者却十分随和,又热情,又开朗,没有半点官架子,有时甚至还有点儿天真,所以他领导下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大都不喊他的官职;常爱亲昵地
-
企业竞打“文化牌”
-
作者:阿里 来源:当代经济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牌 文化魅力 地方文化优势 苏区文化 文化含量 汤显祖 红军 《兰亭序》 企业家 富有文化
-
描述:产品开发:发挥浓厚独特的文化优势 一件有着丰富文化含量,造型设计别致的商品,常会令人如沐春风,爱不释手,如今的许多企业家深谙此道。他们以创意开发产品,发挥各自浓厚独特的地方文化优势,使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商品迅速打开市场销路。
-
百年世事不胜悲
-
作者:王家范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周延儒 陈子龙 汤显祖 明中后期 农民起义 小说 中国历史 合理化 “存在”
-
描述:百年世事不胜悲
-
明代邸报与明代历史
-
作者:尹韵公 来源:新闻大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邸报 汤显祖 张居正 明实录 《万历野获编》 黄宗羲 《资治通鉴》 诗文集 私人修史 《旧唐书》
-
描述:间的关系,我们更加感到上述名言的妥贴和正确了。
-
“本色论”在明代的两次论争
-
作者:王汉民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色论” 《琵琶记》 何良俊 王世贞 汤显祖 《琵琶》 戏曲理论 《牡丹亭》 李开先 《西厢记》
-
描述:“本色论”在明代的两次论争王汉民“本色”是明清戏曲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本色”一词,最初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本来颜色。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有“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茜,虽逾本色”之句,唐代的《教坊记》里有“随其衣本色制纯缦衫”之句,这两处都是“本色...
-
崇情与“天理”
-
作者:施祖毓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童心说 “情” 《中庸》 宋明理学 “中庸” 《牡丹亭》 学术思想 “致中和” 老实疙瘩
-
描述:崇情与“天理”
-
关于“先生”的两点补充
-
作者:胡渐逵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河南方言 明代戏曲 汤显祖 追根溯源 “之” 口语 杨树达 史记 可简化 简化为
-
描述:关于“先生”的两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