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9)
报纸(48)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9)
地方文献 (10)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4)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7)
2012(17)
2011(16)
2010(15)
2003(2)
1997(2)
1995(4)
1994(8)
1993(3)
1990(2)
按来源分组
农业考古(11)
福建茶叶(9)
其它(4)
中国茶叶(2)
美食(1)
中学生百科(1)
新闻出版交流(1)
文史参考(1)
北京中医杂志(1)
中学生博览(1)
陆游诗辑注:唐宋诗汇辑之二
作者:方健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游    枢密院  剑南诗稿  四川  绍兴  地方官员  自注  入蜀  王安石 
描述:提举常平事、礼部郎
宋初川峡地区的法与“贩失职”
作者:胡昭曦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农民战争史    北宋初期  农民起义  王小波  李顺    史料  苏辙  王安石 
描述:廷始因民间贩卖,量行
福州柏岩是何:古书解读之十一
作者:林更生 林心放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福州鼓山  岩茶  解读  茶园  周亮工  虎丘  山茶  龙井茶  名茶   
描述:蜀翰林学士,升为内枢密使,加为文
“和敬清寂”与“禅一味”
作者:刘毅 窦重山  来源:日本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茶道  物我合一  日本曹洞宗  物我两忘  日本传统文化  淡泊无为  禅僧  以和为贵  艺术形式 
描述:“和敬清寂”与“禅一味”辽宁大学窦重山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夺葩。其产生、发展、定型的全过程,处处折射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印痕,并与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能体现茶道思想及审美
从翁隆盛号到牡丹亭
作者:陈超  来源:每日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记者 陈超 图/由御乐堂提供 受访者:吴小亮(御乐堂负责人) 过了河坊街,南宋御街就不那么嘈杂了,但牛×的字号却越来越多,方回春堂、种德堂、宏裕布庄
用三杯的时间怀念牡丹亭
作者:糖朝  来源:中外烟酒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是遭遇了100%的青春。 可是,谁才是我可以疗伤的糖?思量中,我开始喝茶,用三杯的时间怀念《牡丹亭》,恍惚间明白了:这戏,是恹恹困倦又清醒到骨子里的青春,如同喝茶的境界,第一杯浓似人生,第二杯甘如爱情
王安石的故事与法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法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龙域少主 宋代彭乘著的《墨客挥犀》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时,有一次去拜访当时的点大师蔡襄,即蔡君漠(宋代书《录》的作者)。蔡襄久仰王安石大名,想在茶艺上得到他
《东岭饴》考
作者:张翊华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上池  东乡县  王临川  周原  甜茶树    王氏  抚州  家乡 
描述:古为今用之意义。
历朝制考析
作者:吴英藩 魏业民  来源:蚕桑茶叶通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叶生产  马交易  公元  考析  茶农  景德镇    财政收入  王安石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描述:历朝制考析吴英藩,魏业民(江西省蚕研究所,高安市祥符茶场)我国制是自中唐以后开始的,由于茶叶生产不断向前发展,销售量越来越大,统治者认为必须施行制,加以控制,以期从中获得利益,增加
水之于多有讲究
作者:阿亮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水的质量  妙玉  十分之  茶叶质量  清代学者  张大复  太医院  《红楼梦》  自来水 
描述:认为:“性必发于水,八分之,遇十分之水,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只八分耳。”这种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也不无道理,即“水”对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