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6)
报纸(3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6)
地方文献 (16)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4)
2011(29)
2010(7)
2009(2)
2008(3)
2002(2)
1998(2)
1994(2)
1992(1)
1985(1)
按来源分组
包装工程(2)
文献(1)
咬文嚼字(1)
基础教育课程(1)
中国典籍与文化(1)
浙商(1)
社科与经济信息(1)
唯实(现代管理)(1)
中国民间疗法(1)
艺术教育(1)
苏轼两首咏苍梧山词的虚写之妙
作者:王毓容 郑航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虚写  乌台诗案  翰林学士  王安石  次韵  杭州  东坡 
描述:《次韵陈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
《周总理与西湖龙井茶》补述
作者:邢平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井茶  周总理  四大家  西湖  取水  元代  虞集  茶叶  杭州  跑水 
描述:龙井茶叶虎跑水,素称杭州双绝。尤其是龙井茶叶,自古以来就负有盛誉。如元代四大家之一的虞集曾在一首《游龙井诗》中写道: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澄么爱客至,取水挹幽窦。但见飘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牙
鹤与琴书共一船:舟上读书的古时情状
作者:暂无 来源:深图通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琴书  情状  交通工具  王安石  白居易  李白  习惯用语  杭州  租船 
描述:便自称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龙井问茶记
作者:米娜  来源:杭州(下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井茶  茶诗  杭州  虞集  喝茶  西湖  农家  水分  主人  元代 
描述:元代虞集咏茶诗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说的便是杭州龙井茶。到了杭州,西湖龙井万万不能错过,这闻名遐尔的江南名茶和西湖一样,成了杭州一张飘着香气的名片。金秋时节,慕着茶香
龙井茶名诗中出
作者:阮浩耕  来源: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井茶  西湖  游览  杭州  虞集  葛洪  五代  东吴  后晋  凌霄 
描述:龙井,是泉名,也是寺名,又是茶名。龙井泉的得名,据《西湖游览志》载,最早在三国东吴赤乌(238—251)间,后晋人葛洪曾炼丹于此。龙井寺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相传为一个名叫凌霄的杭州居民
抗旨
作者:丛笙  来源:民间文学(故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米价  朝廷  大米  杭州  纳西族  大人  江南  商人  布告 
描述:已无米可供了,饥民纷纷外迁,街头到处是饿死的老百姓。一筹莫展之时,师爷领着几个浑身湿透了的人走了进来。前阵子,为了督查杭州府
师长已驾黄鹤去 犹留邮情在人间:沉痛怀念集邮前辈徐星瑛老师
作者:林衡夫  来源:上海集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邮  邮票  老师  航空  哈雷彗星  异形  上海  收集  杭州  邮政 
描述:集邮联在上海山阴
苏轼与大爱
作者:潘殊閑  来源:蜀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州城  士大夫  海南  思想  杭州  百姓  士人  苏轼  仁政爱民  王安石 
描述:苏轼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其大爱无疆的人伦情怀、卓越的才情智慧、非凡的文学艺术成就,令万世景仰,永放光芒。本文凝就其大爱思想与大爱行为及其影响作一梳理探讨。苏轼是一个极富大爱之人,其大爱思想与行为表现在许多方面,要而论之,有以下三个方面。
中秋赏月到四更
作者:月华  来源:民间文学(故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密州  苏辙  丈夫  北迁  杭州  赏月  中秋  月初  王安石 
描述:话说宋神宗熙宁七年的十月初,深秋的晨风吹凉了饯别的醇酒。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的苏轼,站在莲叶凋残的西子湖边,早已不见了"荷花夜开风露香"的景色。苏轼上路了,他是自己上书神宗请求调离杭州的。前不久他得知
文言文拓展阅读
作者:豆党锋  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拓展阅读  文言文  老百姓  朝廷  全真模拟  御史  杭州  以民为本  王安石 
描述:,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