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194)
报纸
(1878)
学位论文
(76)
会议论文
(52)
图书
(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933)
地方文献
(164)
非遗保护
(60)
才乡教育
(22)
宗教集要
(18)
地方风物
(13)
红色文化
(10)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
(409)
2010
(248)
2008
(181)
2007
(165)
2006
(146)
2002
(100)
2000
(56)
1999
(44)
1990
(59)
1984
(33)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39)
抚州师专学报
(54)
孔子研究
(9)
中国哲学史
(7)
韶关大学学报
(2)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1)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钟山
(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成功大学历史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礼顺人情
礼
唐初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一致于法
利益
伦理
研究考证
土地兼并
以人为本
原则性
礼论
制度
《礼论》
北宋
李觏
《周礼》
“礼”教下于庶民
孔子
王安石
余靖
功利主义
价值观
哲学思想
礼顺人欲
主内与主外
区别
国家图书馆
周礼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李觏的经学初探提要(兼评拙著〈李泰伯的礼论评论〉)】搜索到相关结果
54
条
汤显祖的“至情说”和“灵气说”再评价:
兼
与袁宏道的“性灵说
作者:
徐国华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灵气
袁宏道
性灵
描述:
“情”和“灵”是汤显祖文学思想中两个重要范畴。在汤显祖的文艺理论体系中,如果说“情”是文艺的基础,那么“灵”就是文艺的生机。袁宏道的“性灵说”在文学思想上通向汤显祖的“至情说”和“灵气说”,与此相对应,抒写疏脱自适的性情和表现若有若无的生命境界是汤袁文学创作中较为显著的两个共同特征。
陆象山社会成人教育思想:
兼
谈陆朱《太极图说》论辩的实质:[
作者:
杨云生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
描述:
陆象山社会成人教育思想:
兼
谈陆朱《太极图说》论辩的实质:[
王安石与苏轼关系新论——
兼
论宋学流变中新学与蜀学之争
作者:
刘成国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新学
蜀学
描述:
王安石与苏轼之间,虽然曾经一度因为道德文章而相互倾慕,但终其一生,二人关系“怨”多于“谐”。这不仅是因为二人个性气质之迥异,更是出于二人所学之不同。因此,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实质上隐含着新学与蜀学这两大学术流派在北宋中后期话语权力层面的交锋。
论汤显祖“以若有若无为美”的作剧主张:
兼
析汤显祖作剧理论特
作者:
龚重谟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作剧主张
王骥德
李渔
描述:
三座高峰。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