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误解的五大文史常识
-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伯劳 常识 周礼 燕子 公室 分飞 明朝 真正意义 药材 比喻
-
描述: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
跟林老学艺:怀念师长林斤澜
-
作者:刘孝存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结构 刘绍棠 门头沟区 短篇小说 小说创作 副刊 艺术效果 文学 鲁迅 青年
-
描述:第一次听林老讲小说,是28年前的1981年。那是6月的一天,在门头沟区,时任区委宣传部长的刘颖南把林斤澜和刘绍棠请了去。我当时正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当"一分钟小说"和"千字散文"编辑
-
林兆华版《牡丹亭》搬家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信报讯(记者王菲)昨天,古色古香的正乙祠戏楼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由林兆华导演的、已经在皇家粮仓连续演出了近300场的昆曲《牡丹亭》将于今年10月移师正乙祠戏楼。林兆华希望此举能够复原徽班进京
-
“铁腕老师”刘绍林
-
作者:施云 来源:曲靖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绍林用还打着钢针的右手为学生们画几何图形。
本学期开学以来,只要会泽县实来决定让他先抓好政教工作,手好了验高级中学政教主任、高级教师刘绍后再上课,可他放不下那些学生,硬
林一走进他所教的高三班
-
徐春林获殊荣
-
作者:王国栋 来源:西部建设报(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会计工作者 财政部 会计管理 会计人员 获得者 建工集团 服务决策 总会计师 依法理财 工作集
-
描述:徐春林获殊荣
-
林逋诗中的愤世思想
-
作者:谢先模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逋 愤世 和靖 遵式 梅尧臣 诗集序 诗风格 范仲淹 王相 天书
-
描述:然后知其趣向博远,寄适于诗尔。 《四库提要》云:其诗澄澹高远,如其为人。 《辞海》亦云: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
-
黄鹤林:稳健的疾行者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英才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黄鹤林:稳健的疾行者
-
浅谈危亦林学术思想
-
作者:黎建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学术思想 名医经验 <世医得效方> 辨证论治
-
描述:价值,被后世誉为不仅是一部颇具指导意义的临床实用手册,也是一部保存了许多史料的医籍,更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方剂学巨著.因此,研究和发掘危亦林的学术思想,对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
-
五月枇杷正满林
-
作者:金效其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枇杷 白沙 软条 批把叶 莆田 《本草纲目》 我国南方 栽培 润五脏 《周礼·地官》
-
描述: 枇杷,又叫“卢桔”,据传是因为其时似琵琶,才得了枇杷之名。枇杷原产我国南方各省,栽培广泛,良种甚多,如浙江塘栖的“软条白沙”,福建莆田的“大种”。江苏洞庭的白沙枇杷更是枇杷中的上品。
-
陶成林同志逝世
-
作者:暂无 来源:龙江青运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陶成林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