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3)
期刊文章(87)
学位论文(2)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9)
地方风物 (16)
地方文献 (15)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58)
2013(10)
2012(14)
2010(10)
2007(6)
2005(4)
2003(3)
1989(2)
1986(2)
1962(1)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2)
中国汽摩配(2)
戏曲学报(1)
湘声报(1)
民间传奇故事(A卷)(1)
今日上海(1)
理论导报(1)
茶博览(1)
民族艺术(1)
哲学研究(1)
体系作战应是一种作战形式
作者:苏冠峰  来源:中国国防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体系作战应是一种作战形式
银行信贷仍应是房地产融资的主要形式
作者:黄燕 陈欢勇 王艳涛  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房地产业  信贷  融资  银行  金融政策 
描述:《决定》首次正式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之后又提出了更加通俗易懂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命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把中国经济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主要追求效率转向主要追求公平;由追求GDP等量的增长转向追求安定、幸福、和睦等质的方面;由提倡大胆改革、创新转向号召稳定、有序;由褒奖精英阶层转向关注弱势群体。新阶段经济发展有两大显著特征:1.2006年起中国经济全面进入经济周期的紧缩阶段,房地产业首当其冲此轮宏观调控是以紧缩地根、紧缩银根、抑制投资、限制消费的办法来制止房地产开发过热和房价上涨过快为中心的。中国式的紧缩政策具有行政性的特征。从2003年的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
情感与形式--看《换个活法》的两点感受
作者:郭夫郁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与形式  画面造型  明暗对比  艺术作品  电视剧  艺术家  艺术表现  《罗米欧与朱丽叶》  艺术追求  汤显祖 
描述:最温馨的港湾、最凶险的飓风、最神秘的“百幕大三角”,也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家们最钟情的表现对象。说白了,爱情题材既是永恒的题材,又是熟透了的题材。想在这个领域中出新、抓人,比前些年闯禁区的难度还要大,不仅要有勇气,更需要艺术家的才气与能够出新
股份制应是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经营形式
作者:陈琏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股份制度  经营形式  国有企业  有计划商品经济  社会化商品经济  全民所有制企业  社会主义企业  经营者  经济关系  商品生产者 
描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本文打算就这后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买壳借壳上市应是今后中国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
作者:张广文 王锡胜  来源:商业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壳资源  壳公司  技术产业  资本市场 
描述:买壳借壳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买壳借壳上市对中国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有着积极效应.
劳动者个人股份所有制应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作者:曹邑平 宋珺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劳动者个人股份所有制应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周礼——中国古代伦理化的文化形式
作者:张再林  来源:祁连论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礼——中国古代伦理化的文化形式
论王安石的改革理论——从形式角度所进行的考察
作者:李安 李风华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理论  改革理论 
描述:王安石变法理论可以从内容形式两种角度去考察,其中从形式角度来考察的变法理论可以称之为改革理论。本文分别从理论基础、认识论、法治思想、人才思想以及改革策略等方面概括王安石的改革理论,从而构成一个
国有制应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殊形式
作者:于金富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国企改革  公众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 
描述:除的弊端和难以解决的矛盾。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国有制只能作为特殊的公有制形式在特定的领域中存在,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就要求在宏观上实现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缩小国有经济
《周礼》所见判书三种形式探微
作者:李军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判书  傅别  质剂  书契 
描述:判书是盛行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文书。成书于战国,反映周代制度的《周礼》一书中就有不少关于判书的记载。《周礼》中所见判书可分为:傅别、质剂和书契三种形式,它们应用于不同事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