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祭奠,岂止用心香——读散文《圆明园祭》
作者:杨清龙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圆明园  散文  废墟  宫殿  汤显祖  白居易  维纳斯  长恨歌  石头  文豪 
描述:面对一座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废墟,究竟是停留在往昔巍峨宫殿的追忆中痛骂引火者,还是在屈辱的历史中抬起头来寻找残石的希望?任何一个来到圆明园遗址前的人,都应该作出自己的回答。
从苏轼的散文和诗看他的政治态度
作者:苏者聪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拭  政治态度  旧党  苏轼  新党  王安石变法  散文  神宗  统治阶级  政治观点 
描述:苏轼迁徙流离的一生,首先就必须了解他对变法的态度,因为这一政治事件的开端关系到他以后一生的政治生涯,导致了他不幸的结局。因此,我们首先就必须谈谈变法的问题。
散文百家2005年第1——12期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母亲  王英琦  爱情  村庄  碎片  心情  赵孟  尧山壁  李存葆 
描述:散文百家2005年第1——12期总目录
今日企业也需要"老黄牛"精神——记上海广道建筑设备租赁有限
作者:徐新明  来源:上海企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  设备租赁  建筑  副经理  公司  有限  精神  黄牛 
描述:陈道淦一直战斗在生产第一线,长期坚持在条件最差、环境恶劣的场地上,全身心投入在苦、脏、累、险的建筑设备租赁岗位上,处处模范带头,十几年如一日。近年来,他和工
突入民间禁忌文化的精神壁垒:评詹贤武《海南民间禁忌文化》
作者:周萍  来源:中国民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禁忌文化  民间禁忌  海南  壁垒  精神  传播与发展  民俗学者  文化特质 
描述:海南民俗学者詹贤武先生的新作《海南民间禁忌文化》,对海南各种民间禁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类,从文化、社会、历史的角度对之进行客观分析,为我们展现了远在南方海岛上代代传承的禁忌文化特质,指出了海南民间禁忌在传播
全省抗旱救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提出把抗旱精神转化为促进发展的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党的生活(云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抗旱救灾  救灾工作  精神  表彰  白恩培  王学仁  主持  又好又快发展 
描述: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秦光荣在云南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强调以十八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加快
作者:暂无 来源:党的生活(云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领导干部  云南省  精神  强调    全国代表大会  省委书记 
描述:神热潮,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秦光荣说,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个高举旗帜
挣脱男人股掌的呐喊——读王英琦的散文《被“造成的”女人》
作者:吴周文 林道立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  文化精神  建国后  社会地位  悲剧性  女权主义  最高境界  生存价值  中国作家 
描述:念。不愿扮演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观念强加给她们的角色,不满女性所处的附庸状态,要求还原女性的自主地位,由来已久。这曾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内容。尽管建国后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因袭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还顽固地残存于人们的头脑里。
沈文倬校点本《王令集》散文标点商榷
作者:胡守仁  来源:江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点本  断句  标点  散文  王安石  孟子  孔子  作品论  韩愈  原文 
描述:得肯定。我于王令的诗文,以前曾涉猎过,未作深入研究。现今阅读了沈同志的校点本,深感他
在焦灼中寻求心灵的归宿:王英琦散文精神嬗变论
作者:马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英琦  王英琦  焦灼  焦灼  散文精神  散文精神  嬗变  嬗变 
描述:苦苦求索的历程。 对此,本文从三方面展开论述:一、热切奔放——民族主义情感表达。最初,生活和事业上的“曾经沧海”让作家走向旷野,书写了从西双版纳到南国花城,从西北漫漫荒漠到东北白山黑水的见闻感受。为辉煌历史在今天的失落而焦虑而悲叹。二、率真直露——女性主体意识呈现。80年代中后期王英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身为女性,王英琦一方面对女性的生命经验有着深刻切身的体悟,一方面对女性的主体命运进行悠远的思考,以自己特有的言说方式呼唤女性要“美丽的活着”。三、凝重幽远——人生终极意义求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英琦由对女性主体存在价值的思考,更多转向对文学和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探索上。她冲破一切生存假象和表面困厄,确立了抗拒尘俗的决绝姿态和求道殉道的终极信仰相统一的启蒙救赎的人文立场。 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