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女儿故事女儿心
作者:李祥林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女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  中国社会  港台地区  专业剧团 
描述:文主义光辉的杰作,再度以其穿越时空的不朽魅力激起当代人共鸣,让我们常读常新。
好电影应是一个好故事
作者:刘耘孜  来源:课堂内外(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导演  故事  影片  节约成本  幻想  演员  国内外  传统文化  中学 
描述:好电影应是一个好故事
神童骆宾王《咏鹅》的故事
作者:竺柏岳  来源:大众心理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骆宾王  神童  胡应麟  故事  创作过程  浙江义乌  白毛  掌拨  全唐诗  祖父 
描述:)骆宾王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
析字故事摭拾
作者:张法和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析字法  民间文学  王安石  修辞方式  故事  苏东坡  增损  徐霞客  北宋  流传 
描述:析字,又叫拆字。是对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离合、增损分析,或看到别的字有一方面跟它相合、相连,随即借用或推衍上去的一种修辞方式。在古书记载中,在民间文学中,都流传着不少有趣的析字故事。《齐东野语
《伤仲永》背后的故事
作者:何祥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故事  语文课本  家长教育  王安石  名篇  初中  老师 
描述:王安石的《伤仲永》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其故事也成为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事例。可是如果我们能不被王安石滴水不漏的叙述与论证所震慑的话,那么我们便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关于气味的故事
作者:董凡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气味  王安石  味道  故事  割草机  青草  记忆  梅花  少年  情景 
描述:于是会没缘由地对旁边的人说:下辈子咱割草去得了。还比如傍晚经过僻静的胡同,高墙内溢出的花香会让人驻足停留,思绪随着花香飘散,心想高墙内会是怎样香艳弥漫,呆立良久也回不过神来……还有还有,楼道里传出的炖肉香味,那香料混合的肉香会把胃口里沉睡最久的馋虫勾起来,于是一边咽口水一边艳羡地自语:“谁家炖肉?这么香……” 气味总是会让我产生很多联想,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去住在解放前的老公馆里的邻居家,那里有用了很多年的红木家具。
当代戏曲创作如何实现艺术与市场双赢初探:以昆曲青春版《牡丹
作者:周黎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改革  改革  艺术  艺术  市场  市场 
描述:随着戏曲观众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戏曲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青观众群。本文以近年来在上座率及口碑上均取得较好成绩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和黄梅戏《徽州女人》为例,对这一
青春版《牡丹亭》与“戏曲进校园”
作者:沈不沉  来源:温州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戏曲  苏州大学  座谈会  流行歌曲  演员  昆曲  温州师范学院  台湾作家 
描述:今年5月,我赴台湾参加“昆曲国际学术 研讨会”期间,听到由台湾作家白先勇策划的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高 校演得非常火爆的消息。当时白先勇正在台 北,会议曾邀请他来对《牡丹亭》的演出情况 作一介绍,不巧他正患重感冒无法到会。7月 上旬,苏州举办“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 会”,会议组织
明末戏曲作家新考
作者:张增元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历  戏曲  十三年  三十年  十七年  汤显祖  作家  江苏  明末  南京 
描述:明末戏曲作家史料传世者甚少,又散见群书。本文搜集清代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并借鉴今人研究成果,对郑之文、孙枘、张萱、林章、梅鼎祚、余翘、邱园、沈自吕、魏浣初等戏曲家的事迹进行排比综理,勾画出诸家生平
蒋士铨和他的十六种戏曲
作者:周妙中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乾隆年间  作者  种曲  乾隆皇帝  师专学报  十七年  汤显祖  统治阶级  剧作家 
描述:各个阶层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戏曲,自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机会。乾隆皇帝弘历又是个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