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叶适的“非”思想
作者:徐洪兴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  “孟子升格运动”  孔子  《中庸》  《孟子》  《习学记言序目》  陆九渊  子思  “忠恕”  道统 
描述:论叶适的“非”思想徐洪兴南宋浙东“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其思想学术向为学界所重,但论者往往多重视其事功经世,而有关他的“非”思想的论述,至今尚不多见。笔者以为,叶适的“非”思想,是他“总述
从《疑》看司马光的学术思想
作者:杨渭生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学术思想  孟子  王安石变法  孔子  扬雄  独立思考  全盘否定  改革派  人性问题 
描述:的改革派。司马光所撰《疑》等论著就
读司马光《疑》一则释疑
作者:张维  来源:儒藏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孟子  王安石  易位  君臣关系  位理论  释疑  宣王  君臣之义  理论依据 
描述:《疑》是司马光晚年作品,主要内容是怀疑孟子,对孟子的言行提出质疑,篇幅不长,全书由十一个质疑构成:"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陈仲子避兄离母"、"孟子将朝王"、"沈同问伐燕"、"父子之间不责善"、"性
州方言的声调研究
作者:韩黎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州方言  去声变体  中长调  舒化 
描述:浊入归阳平。
《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作者:陈燕华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情欲观  泰州学派  化情归性  至情论 
描述:的典型写照,其中之“至情”即后来刘蕺山总结之“纯情”,这表明了当时以泰州学派为主的儒家“化情归性”的思想倾向.因此此“即情即性”之至情具有某种超越性,它既不是唯情主义,也不是纵欲主义,而是和泰州派
李绂与清代陆王学派
作者:黄进兴  来源: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李绂与清代陆王学派
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
作者:张东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陆子学派  陆九渊 
描述:本文考察了南宋江西陆子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为陆子学派的产生与两宋的政治状况、文教政策、经济状况、文化繁荣及陆九渊的个人素质和努力密切相关,陆子学派在陆九渊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辩论中发展
偏离与转向:元代江西草庐学派及其学术特点
作者:周茶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吴澄  草庐学派  偏离  转向 
描述:学术上呈现出对朱学的偏离和朝陆学的转向,对后世理学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探究该学派及其学术特点将
陆王心学派的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杨月清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王阳明  易学  理学  心学 
描述:体悟、消化易道,援引佛禅,一则批判理学派的“天理”、“易道”在外,知行不一,本体与工夫脱节,不知理之根本;二则反对佛、道执于虚、无出世,而应象易道那样真正做到周流六虚,不为典要,无思无虑而又有有虑
泰州学派罗汝芳思想研究
作者:谢旭彤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州学派  良知  赤子之心  破光景   
描述:顺适当下。借破斥“光景”,罗汝芳开出了无执的、活泼泼的精神境界。罗汝芳认为,《大学》、《中庸》的精义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变化而来。因之,他以《易传》的生生不息观念来解释《大学》。在他看来,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切合于生命本质的道亦是生生不息的,宇宙之间一片生机盎然,是一个大的生命,凡是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仁”。由之,罗近溪归宗于“仁”,并成就了从“生生之仁”到“一体之仁”的转化。在禅学风气弥漫的晚明时代,在泰州派内部,罗氏试图为儒学的发展寻找出一条健康坦途,其在晚明学术史上的贡献,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