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心理学报》2008年第40卷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语者  相似性  联合效应  任务转换  心理学报  汉语  黄希庭  知觉加工  语境  总目录 
描述:心理学报》2008年第40卷总目录
心理学报》2009年第41卷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心理机制  黄希庭  加工的  眼动研究  作用机制  调节效应  中介效应  儿童早期  认知 
描述:心理学报》2009年第41卷总目录
陆九渊学习心理思想的现代诠释
作者:汪胜亮 杨丽萍  来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完美人格  顿悟  非智力因素  自主探究 
描述:陆九渊思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心理条件以及学习的原则和方法都有所论及,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陆九渊的学习心理思想并做新的诠释.
心理学报》2010年第42卷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少年  实验心理学  前瞻记忆  归纳推理  调节作用  错误记忆  眼动研究  黄希庭  证据  信息利用 
描述:心理学报》2010年第42卷总目录
班主任应是心理疏导专家
作者:罗晓惠  来源: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疏导  因材施教 
描述:作为班主任,应是心理疏导专家,要走进学生心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唯其如此,学生才会对班主任既敬畏,又信服。学生才会既循规蹈矩,又充满活力;既积极上进,又青春美丽。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并探究其原因。
古典戏曲爱情描写的基本模式及其突破
作者:赵博文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夫人  中国古典戏曲  杜丽娘  浪漫爱情  封建礼教  女主人公  莺莺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永恒主题 
描述:爱情,是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中国古典戏曲向来有很多对爱情的描写。而中国戏曲本身所特有的程式化特点,也使得这些作品在对爱情的描写中,有一个基本的模式。首先从人物的设置上来说,大多是才子佳人
谈《红楼梦》中的音乐和声响描写
作者:马建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音乐  艺术境界  场面描写  曹雪芹  声响  艺术特色  《牡丹亭》  黛玉  古典诗词 
描述:的画面,深化作品的诗情画意上,汲取了前代描写音乐文字的技巧和优点,而又始终和人物的感情、心理相联系,同人物的性格、命运相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声响和行动结合,增加场面描写的生动性 第九回中
《牡丹亭》中情爱女性潜意识描写探微
作者:陈阳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情欲  情欲  梦境  梦境  独白  独白 
描述:灵世界,从而使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也愈加丰满。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并探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