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0)
报纸(11)
学位论文(8)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5)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1(10)
2010(12)
2008(6)
2006(9)
2004(4)
2003(7)
2002(3)
2000(7)
1997(6)
1995(4)
按来源分组
其它(8)
语文学刊(2)
成功之路(1)
经济研究信息(1)
文史知识(1)
中外诗歌研究(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新领军(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1)
北方论丛(1)
宋代泉州府学、石笋变迁管窥
作者:林振礼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泉州  文庙府学  石笋  士人心态  审美  王安石  高惠连 
描述:思想情感、审美选择等文化心态
理发
作者:金锡逊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傅  色调  头发  理发师  技术难度  王安石  剃刀  越王勾践  人身攻击  审美 
描述:犹如大企业一样垄断了当地。居民、农民在这里理发,就是区长、镇长也在这里理发。
一块玉牌中的民俗文化
作者:尹钊 刁海军 张继超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王安石  鉴赏价值  玉器  收藏  艺术品  座右铭  审美  变迁  材质 
描述:不论朝代怎样变迁,玉制品的凝重,玉材质的通灵,始终是人们审美追随的对象。君子比德于玉几乎成为历代中国人修生养性的座右铭,也由于玉器集艺术和财富于一体,因而它也是极具收藏和鉴赏价值的艺术品。
川昆与川剧声腔审美
作者:刘芸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声腔艺术  川剧艺术  审美准则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基础  牡丹亭  审美形式  演唱技巧  戏曲研究 
描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昆剧团莅蓉演出,我曾在四川剧场欣赏到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墙头马上》、《春香闹学》等,而且还亲睹了昆曲大师俞振飞的精彩折子戏片段。之后川剧院与俞振飞及华文漪、岳美缇、刘异龙、王芝泉等一行名家作了艺术交流与座谈,那次难忘的聚会至今仍让人觉得受
鲁迅: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情趣
作者:廉文澄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全集》  中国传统戏曲  民间戏曲  女吊  梅兰芳  《牡丹亭》  帮闲文人  艺术形象  《社戏》  士大夫 
描述:鲁迅: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情趣
《牡丹亭》审美特色探赜
作者:张来芳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特色  审美特色  情境幽渺  情境幽渺  个性痴迷  个性痴迷  技法奇异  技法奇异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剧之一,在中国戏剧美学史上呈现独特奇妙的审美情趣:由梦中幻境、夤夜幽境、草店情境组合成朦胧幽渺的情境美;以超越死生、以"情"抗"理"、生死不渝为痴迷至情的个性美
编导的超前意识与观众的审美定势
作者:邹红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接受  审美定势  超前意识  审美需求  剧作家  汤显祖  曹禺  戏剧文学  导演  演出 
描述:易为观众接受,才容易见好、爆满,而这无疑是剧作家、导演们梦寐以求的好
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
作者:汤文进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文化  汤显祖  江西诗派  美学思想  黄庭坚  审美理想  清代江西  现实主义  基本走向  陶渊明 
描述: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汤文进自古“江西乃豫章之郡”,豫然有章,较早地对南北文化进行了综合。若置诸毕夏文化总背景上来审视,则可发现其作为观念形态的审美文化(含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两个方面)的发展曲线
“发烧”应是自我审美的体现
作者:唐明跃  来源:社科信息集萃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发烧”应是自我审美的体现
明代的审美世俗化运动及其启示
作者:樊美筠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袁宏道  大众化  李贽  审美取向  通俗文学  世俗化倾向  “雅”  启示  《金瓶梅》  汤显祖 
描述:学术界目前对审美大众化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大都偏重于将其当作一个给定的事实。然而,要深入理解当代文化中的审美大众化趋向,很有必要将其作为动态的历史过程来考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代的审美大众化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