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应是一个追求的过程
-
作者:郝良浩 李胜东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教学过程 雅斯贝尔斯 情感沟通 实际行动 哲学家 对话 师生
-
描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所以,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基于希望、付出、爱和珍惜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
-
教育第一课应是去小农意识
-
作者:童雪松 来源: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农意识 小农意识 企业整体 企业整体 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 以色列 以色列 罗马人 罗马人 教育 教育 农民心态 农民心态 地主 地主 员工 员工 老板 老板
-
描述:以色列马萨达(Masada),一个位于死海边的石头山,周围全是沙漠,山顶是平的。历史记载,在罗马人统治时期,有900个犹太家庭不愿做罗马人的奴隶,就爬到山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社会。此山易守难攻
-
课堂应是学生展示才华与个性的舞台
-
作者:来凤华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 舞台 个性 才华 学生 灵性
-
描述:刻的
-
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
作者:曹永忠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 王安石 科举考试制度 积贫积弱 官僚政治 教育 科举制度 《续资治通鉴》 范仲淹 进士科
-
描述: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
历史课上最机灵的学生
-
作者:路沙 来源:第二课堂(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三毛 老师 诸葛亮 课堂气氛 学生 恺撒 王安石 欧阳修 孙中山
-
描述: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
-
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
-
作者:孙双金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备课 知音 语文教师 教学基本功 作者 学生 品味语言 王安石 林冲 泊船
-
描述:观点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语言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师备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在品词析句中走近作者,在推敲把玩中感悟作者。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千古闻名,特别是对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选用更为后人津津乐道。于是乎读《泊船瓜洲》想到的就是绿
-
学生应是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突破口 大学教育 学生 回归教育 中国青年 教育精神 工具人 市场人 本质
-
描述:王海越在2009年5月25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提出,以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实就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关注,而不是塑造工具人、市场人、考试人。以学生作为大学
-
语文老师拿什么吸引学生
-
作者:吴民益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老师 学生 《师恩难忘》 语文第9册 著名作家 生动形象 刘绍棠 讲故事
-
描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自己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特别是上课喜欢讲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
-
历史课上最有“前途”的学生
-
作者:暂无 来源:创新作文·奇趣故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三毛 老师 王安石 欧阳修 诸葛亮 课堂气氛 课桌 学生 下午
-
描述:某天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他:"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
做学生喜欢的“故事老师”
-
作者:陈德峰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故事 讲故事 学生 老师 二年级 教学内容 刘绍棠 文学创作 品德 机会
-
描述:上学期,我在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时,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些小故事,很受学生欢迎。每当讲故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神情专注,生怕自己没听清楚,落下了什么。有一天,为了准备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