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清戏曲散出选本中的《牡丹亭》
作者:尹丽丽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出选本  散出选本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描述:明清戏曲散出选本中的《牡丹亭》对原本的关目、曲辞和科白均有改编。生旦的爱情故事被突出,杜丽娘的性格更加鲜明生动。选家对原本进行了通俗化、形象化的改编,使之更加适合舞台演出。
沈皋京昆戏曲人物油画展
作者:暂无 来源:流行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戏曲人物画  人物油画  牡丹亭  绘画  作品  建国后  动态艺术  剧中人物  创作过程 
描述:即逝的动态艺术固定为色彩精湛的静态绘画
守与变:传统戏曲的“创新”之辩
作者:秦岭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牡丹亭  昆曲  京剧  戏曲艺术  表现形式  创新  观众  新尝试  艺术价值 
描述:”回应,称“没有争议,我演它干吗”,“我们态度很严谨”;乃至微博上节目主持人曹可凡那句“不要充当指手画脚的‘恶婆婆’,自己固守一方,也不让他人前进半步”的争议性发言——随着媒体报道的不断深入,《2012
“青春版”视野下的当代戏曲生态
作者:张青飞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生态  青春版  《牡丹亭》 
描述:随着青春版《牡丹亭》的持续上演以及被国内外观众的广泛接受欢迎,"青春版"这一概念也逐渐被认可接受。从2002年至2012年,据笔者统计,约有40部青春版戏曲出炉。这一现象对当代中国戏曲生态产生了影响。
从《牡丹亭》舞台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
作者:尹丽丽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传播  戏曲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描述:特质,又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和完善。这种传播丰富了戏曲舞台,同时也保护了古代的文化遗产。
相山公园飘来戏曲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老人乐队在尽情欢唱。 磨得很滑的板子、古旧的二胡、迷你型的扩音器……这些陈旧的乐器在退休老人的摆弄下,在加上演唱者颇有功底的唱腔,一首首荡人心魂的戏曲飘在相山公园上空。每天下午两点半到四点
文化史与古代文学研究释例:以汤显祖《南柯记》与佛教文化为例
作者:庞钦月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南柯记  南柯记  佛教  佛教  佛教思想  佛教思想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描述:佛教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很深的联系,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渗透出佛教文化的印记。汤显祖的《南柯记》就是其中之一,《南柯记》中不仅渗透着许多佛教思想,而且其中也引用了一些佛教故事。作品中通过对佛教文化的吸收表现了作者当时的思想与作品的意义。
从泓水之战浅析古代“礼”法精神
作者:操竹青  来源: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襄公  泓水之战  周礼法律 
描述:现的礼法精神以及我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若干思考。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传播中的视觉图形表现
作者:严翼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视觉表现  中西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 
描述:方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研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氛围、艺术传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戏曲给西方观众带来的不同观感,以及“中国戏曲”的同质化概念和变脸与变性的戏曲印象形成的原因。本文分阶段
史张版《牡丹亭》引发戏曲创新大论战
作者:李峥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史张版《牡丹亭》引发戏曲创新大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