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10)
期刊文章(1275)
学位论文(73)
会议论文(43)
图书(3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53)
地方文献 (110)
地方风物 (27)
红色文化 (21)
宗教集要 (12)
非遗保护 (7)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745)
2012(268)
2011(371)
2010(1076)
2009(514)
2008(392)
2007(214)
2002(23)
1995(24)
按来源分组
鲁中晨报(14)
现代快报(11)
畅谈(6)
河南法制报(5)
东亚经贸新闻(4)
作家文摘报(4)
福建茶叶(1)
中学政史地(八年级)(1)
淇河晨报(1)
中州建设(1)
华辰煤气层并网发电为区发展添动力
作者:梁新民 史小建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并网发电  铜川市  矿务局  总投资  煤矿  煤层气发电  发电技术  引资项目  瓦斯气  合作合同 
描述:本报讯区招商引资项目——铜川市华辰煤气层发电有限 公司一期工程自今年6月并网发电以来,生产稳定, 前景良好,截至目前,已经发电3000多万千瓦。$$ 铜川市华辰煤气层发电有限公司是山东胜利油匪
区在攻难点抓创新求实效中体现党员先进性
作者:高彧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流动党员  教育活动  攻难  分类指导  先进性教育  创新求实  党支部  社区  办事处  实效 
描述:本报讯报道:区在第二批保持共产党 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贴实际攻难点,分类指导抓创新, 争当先进求实效,唱响了一曲时代的先锋颂歌。$$ 紧贴实际攻难点。与第一批先进性教育相比,区 参加第二批
非家庭成员间遗弃行为之定性研究——民等遗弃案之分析
作者:陈兴良  来源:法学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遗弃  扶养义务  法律解释 
描述:本文以民等遗弃案切入,对我国刑法中的遗弃罪作了深入探讨。通过叙述遗弃罪的立法沿革,本文认为我国刑法中的遗弃罪是指家庭成员间的遗弃,而不包括非家庭成员间的遗弃,更不能包括不履行救助义务的遗弃
福建顺昌“齐天大圣”资料判读:兼评民先生的“孙悟空生于
作者:蔡铁鹰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顺昌  齐天大圣  资料  考据  判读 
描述:了严重的负面效果。
复杂背景的胡布蜂会
作者:刘新宇 汤耀国 王玉娟 李洁  来源:瞭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胡锦涛  布什  外交关系  经贸关系 
描述:在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的框架下,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层面也涌动着一股股暗流。在此颇为复杂的背景,胡锦涛主席此次出访美国,意义尤显重大。
周礼规范的《诗经》婚恋诗歌创作
作者:丁进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正礼  变礼  诗经  婚恋 
描述:,那些“淫奔诗”的说法是对“变礼”的误解。
多维文化视野的周易:中国易文化传统研究
作者:谭德贵  来源:齐鲁书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研究 
描述:多维文化视野的周易:中国易文化传统研究
吴澄理学视野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吴澄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
吴澄理学视野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理  人欲  天地境界 
描述: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一本而万殊的有机宇宙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豁醒自足之整体人文生命理性意识,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与自觉而圆融体现者的天地境界,进而挺立自己生命的主体性,确立应然的正大宇宙人生担当,促成天理沛然流行、和谐有序而通泰的有机人的生活世界的建立。
浅谈新课程政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陈丽英  来源:中华素质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生  新课程  质疑能力  政治教学  培养策略  问题性  学生学习方式  陆九渊  为学  主体 
描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之一。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者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