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70)
学位论文
(13)
会议论文
(3)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0)
才乡教育
(7)
按年份分组
2014
(5)
2013
(8)
2012
(10)
2011
(10)
2009
(8)
2008
(11)
2005
(6)
2002
(5)
1999
(4)
1996
(9)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6)
周易研究
(12)
抚州师专学报
(4)
人文杂志
(1)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现代哲学杂志
(1)
学海
(1)
法律文化研究
(1)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1)
中国经贸
(1)
相关搜索词
易学
管理思想
决策
李觏
周礼
陆九渊
儒学道统
杨简
天命之性
儒家
理学
吴澄
司马光
象数
仁
儒者
周公
天理
复
先秦儒学
月体纳甲
宋明理学
周敦颐
太极观
王安石
太极图说
齐物
朱陆异同
大同理想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儒家易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87
条
王安石哲学思想探讨
作者:
曾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易学
哲学思想
法家思想
变法活动
儒学思想
描述:
法家和
儒家
的哲学思想内容。 笔者在探讨王安石这些哲学思想时,以其所处的时代为背景,以其变法活动和内容为重要线索和基础,并将其哲学思想解构为
易学
思想、法家思想、儒家思想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本文所旨
有关王安石评价的几种观点及其资料考辨:兼谈王安石变法的思想
作者:
李国伟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儒家
儒家
法家
法家
描述:
对王安石的评论,历来流行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黜《春秋》之书;商鞅能令法必行;关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命矣,则如世之人何等等。不少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澄清错误观点,是王安石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任务之一。
试论吴澄
易学
的理气论思想
作者:
章伟文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气
理气先后
理气有无
易之象皆实有
描述:
是在本体问题上, 发展了《易·系辞》中的元气生机观,使儒学基本上摆脱了以“空寂”、“虚无”为特征的 佛、道本体论的影响。其次,理气不可分,理在气中为
儒家
追求在现实中超越奠定了理论基 础。第三,吴澄区
濂溪
易学
与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
作者:
萧汉明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敦颐
庆历新政
王安石
北宋中期
《太极图》
“诚”
熙宁变法
《易说》
学术思想
“太极”
描述:
想的正确评价,而且关系到宋代
王应麟
易学
思想研究
作者:
王长红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数思维
援史解易
辑佚
学术嬗变
描述:
的收罗和整理,其开创的辑佚方法和基本原则对后世尤其是清代学者影响深远,推动了清代学术形态的嬗变,故被梁启超称为“清代考证学之先导”。
《吴澄之(易经)解释与
易学
观》简介
作者:
李秋丽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学
观
吴澄
简介
易经
朱熹经学
2009年
学术思想
易学
思想
描述:
杨自平著,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为林庆彰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四编)第4册。全书对吴澄
易学
的
易学
方法和
易学
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绪论部分阐述了作者的研究目的和思路
雷思齐
易学
中的宇宙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学术年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雷思齐
河图
宇宙观
描述:
雷思齐
易学
中的宇宙观
略论曾巩的人才观
作者:
李美娜
来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儒家
人才观
描述:
曾巩人才观的主要方面都是以
儒家
基本观念为核心生发开来的。文章从人才应具备的品质、人才的理想人格目标、人才培养的方式和学习方法探索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曾巩的人才思想,以期对今天的人才培养提供些有益的启示。
《毛诗序》作者及成书考辨
作者:
刘娟
来源:
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周礼
儒家
政治功用
描述:
力,乃是周太师及后世
儒家
学者基于
儒家
话语系统不断损益的结果。
论
儒家
目的论伦理学的定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例
作者:
高煜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行伦理学
宋明理学
道德实践
目的论伦理学
朱熹
陆九渊
描述:
連結。因此,筆者認為,如果要回復
儒家
理論的說服力,應該要能夠與過去「內聖外王」與「天人合一」的思想作出切割,這樣才能保留
儒家
理論的特色,同時與當代思潮接軌,甚至為現今的社會提出指引。
本論文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