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牡丹亭》看明代传奇的闹热与俗杂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明代 传奇 汤显祖 戏剧场面
-
描述:从《牡丹亭》看明代传奇的闹热与俗杂
-
闹热的《牡丹亭》:论明代传奇的“俗”和“杂”
-
作者:黄天骥 徐燕琳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民间风俗 大众文化 戏曲
-
描述:过程。作者也借此分析揭示明代传奇戏剧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
汤显祖尺牍研究
-
作者:王莉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尺牍 情感 章法 语言
-
描述:的具体体现。正文第三章,主要分析汤显祖尺牍的形式之美。汤显祖尺牍结构讲究章法,语言富有文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第一节从八股文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尺牍的章法。第二节从“有韵之文”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尺牍的文采
-
谈王安石的「三不足」
-
作者:既白 来源:瞭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 现实意义 改革者 语言
-
描述: 当前我国的改革大业正处于激流声中,使我常常想起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对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本文不论,只是想谈谈这“三不足”,是否还有点现实意义。
-
论宗室词人赵长卿俗词创作因缘与承传变异:兼与柳永、黄庭坚俗
-
作者:何春环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长卿 赵长卿 俗词 俗词 创作因缘 创作因缘 承传变异 承传变异
-
描述:,中国文学史自当为其确立一席应有的地位。
-
论宗室词人赵长卿的俗词创作:兼与柳永、黄庭坚俗词比较
-
作者:何春環 来源:词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女子 宗室 方言 地域文化 俚俗 北宋末年 相思 作品 俗词
-
描述:赵长卿,生卒年不详,史书无传。从明人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惜香乐府跋》可知,他自号仙源居士,乃是赵宋宗室,家居南丰(今属江西),大抵以布衣终老。据唐圭璋先生《宋词四考·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赵长卿属于北宋末期词人。又从其词鼓笛慢《暑风吹雨仙源过)序称作于‘甲申五月’,可知宋孝宗隆
-
《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
-
作者:刘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修辞 修辞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现代,《牡丹亭》的语言受到研究者们众口一词的称赞。姚莽在《牡丹亭鉴赏》中称,《牡丹亭》的语言“雅者固雅,俗亦甚俗”;叶长海在《〈牡丹亭〉曲词漫议》中指出其曲词有浅有深,都富于“意趣神色”;章诒
-
《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
-
作者:刘永良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回目 目的语言 性格特征 《牡丹亭》 《西厢记》 艺术效果 曹雪芹 蛇影杯弓 中山狼 重音韵
-
描述:《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刘永良《红楼梦》的回目别具特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研究界对此已有一些论述,但一般都谈得很宽泛。因此,本文拟就《红楼梦》回目的语言艺术之美,从音韵
-
试析李渔的戏曲语言理论
-
作者:丁放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李渔 《牡丹亭》 《笠翁十种曲》 戏曲理论 《风筝误》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闲情偶寄》 宾白 戏曲创作
-
描述:清代的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他编写的《风筝误》、《比目鱼》等剧本,称为《笠翁十种曲》,在当时的舞台上风靡一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其《闲情偶寄》里的词曲部、演习部),则表明了他对戏曲艺术的精湛见解。这些见解,不仅对当时剧坛有很大影响,就是
-
外语教学的重点应是语言本身
-
作者:赖瑜 来源:大学英语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语言运用 功能法 语言结构 语言形式 语义和语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 母语习得 解放思想 发挥学生能动性
-
描述:近一百多年来外语教学法大约每20到25年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化。19世纪末开始的直接法是对统治了外语教学2000多年的翻译法的批判和否定。2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阅读法。这种方法在美国特别盛行,几乎成了当时最主要的方法。20世纪4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