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91)
报纸
(56)
会议论文
(3)
学位论文
(3)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7)
非遗保护
(6)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地方文献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
(27)
2012
(15)
2011
(11)
2006
(5)
1998
(4)
1996
(4)
1986
(7)
1984
(3)
1983
(2)
1981
(1)
按来源分组
文理导航(上旬)
(1)
中国食品
(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
中国校外教育
(1)
中国公共安全(政府版)
(1)
管理学家
(1)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1)
中国铁道出版社
(1)
幼教博览
(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体育
平衡能力
文集
体育教育
大系统
基础
体育人才
可口性
剧目
公司
兄弟姐妹
华夏民族
健身舞蹈
幼儿园
中小学体育
物流控制
合议庭
存在基础
商业街
商品经济
体育经纪人
基础教育
姚江学派
唯物主义
保土
改造构想
生物体育观
竞赛方法
教育政策
首页
>
根据【检索词:体育基础】搜索到相关结果
154
条
近代各国
体育
立法的三次高潮
作者:
谭华
来源:
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育
立法
公元前
古代雅典
体育法
古巴比伦
《汉穆拉比法典》
古代
体育
《周礼》
社会发展
诸法合体
描述:
《周礼》(公元前5世纪)等中都有不少涉及古代
体育
生活的规定。上述这些法典大都是继承自上古的习惯法,诸法合体。另
运动技术应是
体育
教学的主线
作者:
曹淑忠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运动技术
体育
教学
体育
课程教学
学习内容
学生健康
运动技能
体育
与健康
身体练习
描述:
完整性,这是一条好的经验,应当继承。
体育
工作者应是地球环境的忠诚卫士
作者:
暂无
来源:
体育函授通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育
工作者
地球环境
人文素质教育
环境问题
突发性污染事故
体育
与健康
人与自然
厄尔尼诺现象
污染和生态破坏
农用塑料薄膜
描述:
体育
工作者应是地球环境的忠诚卫士本刊评论员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城市,我们所工作、居住、生活的地区,环境情况到底如何呢?这不仅是全人类、全中国人民所应关心
法制教育应是
体育
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作者:
唐铧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
体育
教学
法制教育
内容
教育指导纲要
学科教学
学校教育
素质教育
有机渗透
描述:
渗透法制教育是必然而又可行的。
抚州:三大赶超夯实强市
基础
作者:
范军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工业园区
临川文化
快速通道
汤显祖
经济发达地区
资源丰富
抚州市
区位优势
干事创业
科技含量
描述:
抚州:三大赶超夯实强市
基础
《牡丹亭》性学
基础
及其诗意化
作者:
魏远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价值所在。细读这部传
试论《牡丹亭》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
基础
作者:
姜广强
来源:
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上旬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理
情理
冲突
冲突
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
描述:
本文围绕汤显祖《牡丹亭》中情与理矛盾冲突的对立统一性问题,探讨了发生情理冲突的哲学思想
基础
,分析了这一冲突在该剧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中的种种体现,从而揭示出《牡丹亭》所具有的时代悲剧意义。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
基础
作者:
钱国光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
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史论:以《周礼》和简牍为
基础
作者:
李孝林
赵小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依法审计
考核制度
问责机制
描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独创,由来已久。依据《周礼》和秦汉简牍,从依法审计、考核制度、问责机制等方面论证我国汉代以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治心与治道——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及其哲学
基础
作者:
卢豪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政治哲学
哲学思想
思想
政治思想
社会治理
治道
治心
和谐
秩序
描述:
浑然一体,互为表里,系统严整,史称荆公新学。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盛赞“荆公之学术,内之在知命厉节,外之在经世致用。凡其所以立身行己与夫施于有政者,皆其学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在恪守儒家本位的基础上,融通佛老,兼采诸子,学术特征以天道心性义理为主旨,它是第一个成功地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王安石的政治思想超越了当时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他用“心”“意”解经,直承先王之道,勾画出“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在治心上,他采取“三步走”的策略,主张“一道德而同天下之俗”,来统一人们的心灵秩序;在治道上,他的“三不足”变革之道,震动了当时统治阶级的保守派,成为其随后推动变法改革运动的纲领;在致思理路上,王安石以“九变而赏罚可言”来建立政治宪纲,阐明一种推天道、治心性、明人事的思路,使其政见高出同辈,独步一时。荆公新学博大精深,虽不能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主要问题简单化约为政治问题,但王安石哲学思想里明显而强烈地蕴涵着政治向度,在实践上它为治道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视域(即治心与治道)来剖析王安石的学术思想,来重新认识九百多年前那场变法改革运动背后的深层理论结构,来把握哲学与政治变革相推相当,交融互动的过程,来厘清经学、玄学、佛学向宋明理学过渡中的这一承上启下的思想脉络。文章最后总结出王安石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关系及其理论价值,即王安石用哲学的方式来思考和探索政治问题,他所追求的公正、合理的“大中至正”之道和公平、理性的人本秩序,以及“大有为”的理想抱负,对当时乃指后世都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