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及其门人庄子学的儒学化
-
作者:李波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王安石 王安石 儒学 儒学
-
描述: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王安石庄子学的儒学化特点。王安石在《庄周论》一文中以善求庄意的读书方法,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庄子矫世之弊,其用心亦圣人之徒的观点,对后世治庄
-
王安石"不列《春秋》于学官"释疑
-
作者:周淑萍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经术 灾异 法治
-
描述:,更不能把北宋的灭亡归罪于王安石废<春秋>.
-
齐鲁文化与两汉礼制及礼学
-
作者:丁鼎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齐鲁文化 两汉 礼仪制度 礼学 《仪礼》 《周礼》 《礼记》
-
描述:制度 ,并编撰《仪品》十六篇与《汉礼器制度》 ,不仅奠定了有汉一代的礼制基础 ,而且为其后约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礼制确立了基本模式。汉代的“封禅”与“明堂”制度也主要是在齐鲁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和确立的。此外 ,汉代的《仪礼》之学、二戴《礼记》之学与《周礼》之学也都与齐鲁之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点评:品德教育应是一种价值教育
-
作者:孙华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点评:品德教育应是一种价值教育
-
语文课堂中 ,思维教育的重点应是逻辑思维
-
作者:王跃平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育 逻辑思维教育 非逻辑思维教育 地位
-
描述:在今天的语文教育界,没有人否定在语文教育中实施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实施思维教育的重点在哪儿,大家并不是太清楚。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逻辑思维特别是形式逻辑思维
-
从结构艺术看“西厢记”和“牡丹亭”的异同
-
作者:郭梅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主题 传奇 元杂剧 结构艺术 阐述 中国戏剧 舞台 异同
-
描述:突相当复杂,它有两条线索:一是以崔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
-
“看校直通车”首站临川一中
-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04-07-12 08:06
讯[信息日报] 记者童梦宁、实习生陈佳、吴迪报道:近日来,许多家长纷纷致电本报,强烈要求参观江西抚州的临川一中。为满足广大读者这一愿望,本报“看校直通车”首站选择
-
科举与社会流动性——看王安石论宋人“自进”
-
作者:杨天保 文春霞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科举 士 社会流动 “自进”
-
描述:在宋人王安石看来,“自进”是“不得已”士人的合理选择,“自进”有“道”。同时,“自进”人存在身份和资格上的限制。首先,“自进”与庶民无关,平等有限;其次,它要限制“势家官户”子弟,保护弱势地主子弟。所以,就王安石看来,北宋科举未能激起结构性的社会变动,科举“自进”只是一种必要但有限的士人流动方式。
-
从汤显祖的科举经历看《牡丹亭》副主题
-
作者:伏涛 孙德林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 科举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是描写柳梦梅、杜丽娘之间生死相恋的一部爱情名剧,它可以与《西厢记》相媲美,但它的主题并不单一,结合汤显祖的科举经历,解读《牡丹亭》文本,可以从苗舜宾、柳梦梅、陈最良这三个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克分地体会到反科举这一主题。
-
从《牡丹亭》看明代传奇的闹热与俗杂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明代 传奇 汤显祖 戏剧场面
-
描述:从《牡丹亭》看明代传奇的闹热与俗杂